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活动”请进来 阅读教学更精彩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09:28: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把“活动”请进来  阅读教学更精彩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施中,我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深挖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了一些具有创造性与探索性的活动,在教学中随机切入,它使我的阅读教学精彩纷呈!

一、在创设情境时活动。

语文教材入编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情景交融,作者将他们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流于笔端,情蕴涵于字里行间。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以“情境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主动权,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文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高粱情》时,我预先安排同学们到田地里采集刚刚收获的高粱,情境导入时我让同学们介绍自己手中的高粱。看着一颗颗生机盎然的高粱,听着同学们如数家珍似的介绍,我知道我已成功的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再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我播放了优美的《月光曲》的音乐旋律来创设情境。直接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语言文字之间找到连接点,激发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美的感染,从而让学生披文先入情,潜心会文。这样的活动岂不美哉!

二、在积累语言时活动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本位。如何让积累做到低时高效呢?实践证明,有的课文采用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少年闰土》一文,闰土刺猹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金黄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怎样让学生积累加斜线的词语呢?我故意将它们在原句中删去改成:天空中挂着圆月,下面是沙地,都种着西瓜。然后让同学们拿出水彩笔,根据两个句子各画一幅画。几分钟后让部分同学展出两幅迥然不同的作品,一幅色彩鲜艳深蓝的天空、碧绿的西瓜、金黄的沙地;一幅则色调苍白。学生在画面的比较中水到渠成的领悟到了加斜线词语的意思,在愉悦的欣赏中积累了这些优美的词语,这样比枯燥的记写训练效果要好得多。这种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优化教学的活动谁不喜欢?

三、   在学习遇到“分歧”时活动。

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总会旁逸斜出,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我们预设外的课堂生成。针对这些意外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应采用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对问题及时梳理归纳,能解答的给予当场解答,解答有困难的可以为学生架设探究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交流中去解决。

如在教学《鞋》一文时,一个同学竟然提出:到鞋摊取鞋的是班长,所以它是主人公。对此我随即在学生中展开了“班长”是不是主人公的辩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他们随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对此有同感;有的说大个子军人是鞋的主人,是它让班长去付鞋费的,所以它是主人公;有的说班长的出现只是为了交待大个子军人的故事,他只是一个线索人物,所以大个子军人才是主人公;有的说文章赞扬大个子军人为国杀敌身负重伤,是一个爱国的、讲信用的大英雄,所以他才是文章的主人公。整个教学环节我没有费力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空间里自主进行阅读交流和讨论,使同学们对大个子军人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悟在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中,从模糊走向清晰、由片面走向全面、由肤浅走向深刻。这样的活动轻松、高效我们何乐而不为!

四、在激扬个性时活动。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极强的自我表现心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奋发向上的竞争氛围中张扬个性。为此我在课堂上采用各种知识竞赛、游戏、表演等活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为了让同学们记住词语,我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小金花的妈妈混进敌占区营救出老王的片断。从他们精彩的表演中我就知道:故意﹙争吵﹚、焦急地﹙等待﹚、伤心地﹙痛哭﹚、嘴角抽动狠狠地﹙说﹚,这些体现神态的副词已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同学们富有创意的表情、神态、动作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整个过程个性飞扬,灵感四溢,同学们的语言、思维、表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与文本充分的对话、体验,便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吗!

五、在内化语言时活动

现行教材每篇课文中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成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如果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我们就会发现学生说话或写作文时能用上成语的不多,能正确合理运用的更是寥寥无几。其原因就是成语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储备。为此在学习了部分成语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找出与本课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以便于学生在理解内化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成语。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在学习了昂首挺胸、壮烈豪迈、气壮山河等成语后,我随机引导学生再列举出几个体现五壮士高尚气节的词语:视死如归、镇定自若、勇敢机智、顶天立地、勇于献身……这样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时学习“积累·运用”一次性掌握二十多个词语难度更大,所以在分小组讨论词语意思的前提下,我让同学们从中挑选部分词语,在想象中讲一个故事,实践证明我是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既内化了成语,培养了学生运用成语的意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可真是一举多得啊!


教学中这种“活动”的恰当切入,会使学生在讨论、争辩、张扬个性中互相促进,实现个体超越、文本超越,从而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会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充满魅力!我想只要我们不断探索,逐渐掌握活动切入的策略和途径,就一定能在变动的教学环境中,激起学生内在的智慧,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我们把“活动”请进来吧,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更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6:28 , Processed in 0.0289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