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讲究方法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 对孩子来说,要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家庭中亲子沟通至关重要。亲子沟通,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传递观念、思想、情感、信息的双向交换、交流活动。亲子沟通能达到家长与孩子间相互明白心意、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是维系、发展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与孩子沟通,我们一定要讲究方法,沟通方法直接影响着沟通目的和效果。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家长朋友平时不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法,加上沟通内容往往仅限于学习,使学习成为沟通的唯一话题,在学习方面家长期望过高,要求过严,造成孩子对家长敬而远之,形成“逆反”和沟通难。还有些家长居高临下,说教多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随意窥视孩子的隐私,去翻孩子的日记、电子邮件、偷听电话等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为了维护自尊和自身权益,对家长进行全面的信息封锁,本来向家长开放的心灵大门紧紧地关闭起来。 那么,如何与孩子沟通呢?那么指导家庭教育,是作为家长学校的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给家长几点可行的建议: (一)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架起沟通的桥梁 了解孩子就要在沟通中耐心倾听,鼓励孩子说真话、说实话,不能急躁,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两次沟通,就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与孩子在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相互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在倾听中,当孩子诉说高兴事时,可以与孩子共同分享快乐;当孩子诉说不高兴或感到悲观时,可以让他尽情地宣泄,或是给孩子适当的安慰,即使孩子诉说的是家长不感兴趣的话题时,也应该耐着性子听,不要拒绝孩子的倾诉。 在耐心听取孩子的倾诉时,家长一定要心境平和,不要有任何的主观偏见,这样才能在认真听取孩子的倾诉时,冷静思考,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以及问题的所在,才能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孩子倾诉是对孩子心灵最好的排毒,善于倾听孩子的倾诉是对孩子心灵最好的疗伤。 (二)尊重理解孩子,夯实有效沟通的基础 首先,家长应该放下“架子”,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在遇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家长不能“唯我是从” ,要尊重孩子,做到沟通中孩子有表达意见、争辩的权利,变压服行为为以理服人的良好习惯,变训斥为耐心引导。特别是孩子在犯错时,家长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这样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家长产生反感,使这之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沟通会越来越困难。 其次,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切忌拿自已孩子的缺点与邻居、亲戚、朋友孩子的长处相比或翻旧账,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帮助孩子确立目标,做孩子成长中的引路人。 再次,家长要理智对待孩子做错事或犯错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做错事或犯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家长如果能理智地对待孩子,就会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不伤害自尊心的前提下,心平气和地进行有效地沟通。这样,孩子容易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另外,家长还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只要不是不良的行为,就不要轻意揭穿,否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导致孩子不信任父母,甚至对抗父母。所以,教育孩子的智慧之举便是信任和尊重,允许孩子有一些隐私。 (三)善于换位思考,实现有效沟通的法宝 作为家长,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和孩子平等相待,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做到与孩子在心灵上的理解和交流,对孩子少指责多理解,少否定多赞扬,少空洞说教多具体帮助。这样,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关心、爱护、温暖,才能向家长敞开心扉,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应该把握好沟通的时机。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时,既要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又要面临全新的环境、学习方式的不同等。这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在孩子考试成绩差、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往往心情烦躁或情绪低落,此时也是心理上最脆弱、最需要家长安慰与鼓励的时候,作为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与孩子沟通,分担孩子的痛苦、让孩子尽情的把心里的苦恼发泄出来,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使孩子勇敢的面对困难,并能获得勇气和信心,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只有对孩子表现出平等、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态度,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在孩子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地加以引导,孩子才能听进家长的话,进而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