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转型 华丽的转身 ——听冯恩洪《关于教育转型期优秀班主任发展的思考》有感 历城区实验小学 王丙柱 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听下来,对于我的内心是一次洗礼,一次抨击。冯恩洪教授对于班主任发展的前瞻性和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讲解。身处教育的转型期,如何做好做实我们的班主任工作,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让我想起了学校曾开展的学论语、用论语的活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选取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激发和带动自己的工作热情,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我选取的是乐学中的一条,即: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它的意思是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而学校的和乐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认知水平与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促进教与学产生和谐共振效应。促进学生获得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效果。 结合对论语的学习,我觉得要使学校的和乐教育教学取得成效,首先,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非常重要。博学善思,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知识都要去学习,去涉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山,之所以那样地雄伟,绵延,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大海之所以那样地壮丽无边,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向书本学习,谦于向他人学习。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如果有这样一种学的悟性,处处皆可学。子贡问孔子:孔圉这个人为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个人聪敏勤勉而又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的谥号叫"文"。 记得在学习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时,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嘎羧的怀旧、坚强、英勇、忠诚、善良的品格特点,也感受到了它离去的悲壮。下课后,一名学生随我走进了办公室。“我觉得嘎羧的死是安详的,不是悲壮的。” 我很惊讶,同时也十分想听听她的想法,更为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善于思考的精神而感动。在随后的交流中,我也肯定了该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并提出了表扬。从学生身上,我收获了不只是感动。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而且愿意好好去学,甚至乐意向别人去请教问题。这是一种难得的态度。教师亦该如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能量,课堂上师生之间才能够碰撞出绚丽的知识火花,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切问近思,思考问题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展开思考才能够有所收获和感悟,进而不断提升自己。 近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优化和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班主任工作更加注重了家校沟通协作。班级事务的应对和处理如果能够融入家长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为最大化地发挥家委会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班级群体和家校之间的和谐、愉快发展,经过与家委会成员的商议,我们成立了班级家委会调节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班集体积极发现、了解并且处理班级群体中的偶发事件,比如学生之间的矛盾、摩擦,甚至因为孩子之间的问题而引发家长之间的不愉快。我们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基本原则,坚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态度,积极处理问题,化解矛盾,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朋友都能够时时处处呈现一种种积极向善、大气宽容的精神风貌。这项工作的繁琐性不言自明,因此不管哪位家长来做这项工作,都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长朋友能够给予足够的理解、信任、支持和配合。孩子共处六年不易,舍不开的是永久的童真和美好的友谊,家长共处六年不易,分不开的也是彼此的信任和友情! 这样能够把家校之间的纽带建立的更加牢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结合自身实际处去问、去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教育的转型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教育新理念,摒弃传统旧的想法,智慧转型,端正我们的博学态度,完善我们的近思习惯,提升着我们的和乐理念,相信这样的学习会让我们受益一生,更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至善至美,绚丽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