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级管理工作点滴心得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4:45: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班级管理工作点滴心得之

浅谈小学生“告状”现象

从教低年级的几年中,发现学生们经常到教师跟前告状。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告状现象只是儿童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是社会情感不成熟的体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其心理活动变化规律,进行心理矫治与调控。

追根溯源,分析告状的原因
  1.喜爱听老师和长辈的表扬,希望受到老师、同学关注

  爱告状的孩子通常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动机是积极的。

  一些班干部对于教师的要求,常常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他们为了树立权威,只好把老师作为惟一靠山。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教师的代言人,对犯错误学生乱加指责,把我去告诉教师挂在嘴边,这样极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还有的孩子内心深处认为老师偏爱别的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他,去告诉老师别人的不足,来衬托自己的成就,确立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2.“以牙还牙,通过告状来反击的报复心理

  这类学生告状把目光盯着与自己有过结的同学,等待他们犯错误。在报告老师的过程中,他们甚至会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教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满足。

  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因为同学向老师反映自己一些错误,误解为跟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这种学生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

  3.妒忌他人引发的告状行为

  某些学生产生不悦、自惭、怨恨、恼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或和自己竞争的胜利者有了一些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

  4.胆小孩子的一种反抗方式
  爱告状的孩子可能是个胆小的孩子,他受到委屈,要找一个能帮他说话的人来保护自己。

  处理告状的态度与方法

1.      多关心孩子,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

在学生向教师告状时,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对报告人的关切,不管他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教师积极地倾听,切忌边倾听边评判。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2.学会宽恕

  教师要在教育他们宽以待人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带着教师指导性意见去处理或者独立地处理事情。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受到了伤害想通过告状来解决,最好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安慰他、开导他,帮他明白用告状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

    3.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争执

  教师要使他们明白用这种方式是达不到目的的,反而会失去同学的尊重和信任。对于别人的批评、意见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能全面审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认识自身的不足。

4.结合主题队会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如同学眼中的我”“我进步了夸夸我自己等。活动有助于孩子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学生告状的本意,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是说他需要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不加以引导,这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演变成心理疾病,将影响到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12 13:48 , Processed in 0.88258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