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要回归常识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06:28: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因为我经过长期观察,感到1949年以来的教育一直不算正常。我1952年上小学,58年上初中,61年上高中,64年上大学。69年毕业后在聊城教过初中、高中、师范,85年调入《山东教育》杂志社做编辑,一直没有脱离教育。回想起来,49年到现在,政治没有走上正常轨道,教育也一直没有走上正常轨道,集中表现就是“刮风”、搞形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一阵风来,前功尽弃;如此反复,难有建树。北大的季羡林教授接受采访时说:我做了北大几十年的西语系主任,就如同是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不断搞改革,今天搞一个名堂,还没开好头,一个新名堂又来了。如此反复,一个领导一个法,下面的思想自然混乱。这话真说到我们的痛处。


政治上,1950年代学苏联,苏联的一切都是好的;58年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60年代反修,苏联又被批得一无是处;文革时代不堪提及;文革之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提是否妥当,谁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回头想想,只为GDP,也带来许多弊病;正因如此,如今新领导集体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谐调发展。


政治上如此,教育上也是如此,许多当时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如今想来是大笑话。58年搞“教育革命”,教育路线是“教育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学扩招到了可笑的程度;文革后推荐上大学;改革开放后,教育改革有几项“大举措”:一窝蜂地搞标准化命题;一窝蜂地搞目标教学;一窝蜂地提“人民教育人民办”——这是平度的经验——这种提法把政府对基础教育应负的责任推了出去,使得如今我国的教育投入比例连非洲的乌干达都比不上;后来又搞素质教育,还编出“应试教育”这个词,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前不久我读了一篇论述百年中国教育的文章,作者认为,49年之前的五十年,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49年之后则是失败的,到如今,世界先进大学没有了,大师级的人物没有了。


我们的教育一直不正常,在哪里犯了错误?——在教育常识上犯了错误!所以,今天,我要说:教育,要回归常识!我主要讲四个问题:



1.教育首先要立人,立人首先要立心。

2.教育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变接受教育为自我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4.多搞点校本教研,多写点教育叙事。
第一个问题,教育首先要立人,立人首先要立心。


教育是培养人的,这句话谁也会说,可我问你:“人是什么?怎样才能称其为人?”这点可能很少有人去思考。在农村里,谁不孝顺爹娘,人们会说:“这人没有人味。”那么,人味又是什么?做人要有人性,要有良心,人性良心又是什么?从何而来?这才是我们要考虑的东西。


许多美好人性的养成和我们平时的教育密切相关。五年前,我曾经读过一篇《中国青年报》的通讯,写的是河南一位姓张的女班主任,现在想起这篇文章来,我还常常忍不住流下泪水。张老师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通讯中仅写了四件小事,第一件写的是她和一位贫困学生的交往。那个学生来自太行山区,家境贫寒。张老师发现他有两个奇怪举动,一是从来不与其他学生一起吃饭,二是洗脸总是到水管接水,洗完后也不擦。天渐渐变冷了,有一天,张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条崭新的毛巾,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学生激动地哭了,说:“张老师,因为家里穷,我从来没有条毛巾来擦脸,您是第一个发现我不擦脸的老师!我吃不起食堂的饭,只好在吃饭时间忍饿出去。”张老师听了,也很感动,之后就对他多了一份关心。这位同学后来在高考中因意外事件落榜,回到了老家。张老师依然牵挂着他,盼着他来信,可是,左盼右盼,竟然一封信也没收到,“怎么会事?出什么事了吗?”张老师想。半年过去了,张老师突然收到了来自太行山内的一个大大的邮包,拆开后一看,是厚厚的一沓信,信中说:“老师,我毕业后,每周给您写两封信,但我没有勇气发给您,因为我没有考入大学,给您丢脸了。现在我鼓起勇气把所有的信寄给您。您的恩情,我无法报答,我记得你爱养花,窗台上总摆着几盆花,我惟一的愿望是化成露珠,凝在您的花上!”没有读完,张老师的泪珠便流了下来,如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这是一件小事,但我们可不要小看了这样的小事,它对一个人的心灵有净化作用。去年(2004年)发生了马加爵事件,马加爵家里也很穷,他进监狱时,看着自己的狱服,说:“这是我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这样一个贫困生在学校、社会中受尽歧视,不满终于积成仇恨,酿成血案。我想,如果马加爵在人生路上碰到过这样一位像张老师这样的人,他就不至于走上绝路。有些细节看上去离教育很远,实际上与教育息息相关。


第二件事,说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事。张老师让自己班的学生与解放军前线某连队结成对子,通了一年的信,突然一段时间前线没有了回音,几个月后,一个青年军官来到学校,找到同学们说: “我是连队的指导员,你们一定奇怪,为什么我们突然不给你们回信了。我现在告诉大家一个沉痛的消息,在执行某次任务时,全连队的战士们不幸为国捐躯了!”话音未落,全班同学抱头痛哭。张老师说,经过这样一件事,全班同学似乎一下子长大了。


还有一位同学,没考上大学,却善于经商,成了大款,有一次回校探望张老师,说:“张老师,中午我留在您这里吃饭,请您为我做当年你常做的青椒炒肉丝,下清汤面吃——我是所谓的大款了,有好饭吃,有好房住,但我感觉最好吃的,还是您炒的青椒肉丝。”于是师生二人一起享受了当年的“美味”。临别时,这位“大款学生”对老师郑重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张老师,我希望您能继续做班主任,能多做一天就多做一天;您多做一天,社会上就多一些有良知的人。”


这几个故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今天为什么要讲?因为这些事情虽然不大,但却触及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爱,就是一切。”教育首先要立人,立人首先要立心。如果没有爱心,人会比任何一种动物都可怕。有位从纳粹集中营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着: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见到了人类不应见到的情境:毒气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杀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美丽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才有其价值……”


真的,不是一个人接受的教育越多,他的素质就越高。我们曾经在青岛举行过一次会议,请企业家谈谈职业教育。会前我想,企业家一定会要求学校教好专业技术,没想到他们众口一词:高学历不等与高素质,职业道德最重要!企业家们说,我们提这个目标,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从教训中得来的。


如果我们做教育的反而本末倒置,忽视了这些东西,那就是违背了教育常规。有人会问:不是经济社会吗?在这个社会,谈人性,谈诚信做人,这些还有用吗?我认为不但有用,而且永远有用。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老板——即使他是靠不正当手段发迹的,当他选人的时候,他首先会选那些做人到位的员工。


我们平时进行德育教育,为什么没有多大效果?如果我们结合生动的例子,如果我们注重这些细节,言传身教,孩子不会不接受。一个人的素质,说起来很虚,但又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行为,比如说话,都要注意,做教育就要从小事做起。素质表现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上;北京某所重点大学的学生去应聘,单位没有组织考试,只是每人给端了一杯水,只有一个女生站起身来道谢,最后单位只录取了这位女生。素质也表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语中;提到说话,就想说说青岛话,“家丑不怕外扬”,青岛人说话毛病太多了。从农民到机关干部,说话都带口头语,满口脏话自己还不觉。我发现一个特点,在山东就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地区这种毛病最严重,其他地方这类脏话很少。不要以为沿海经济发达,人的素质也就高。其实,经济发达的地方并没有什么文化根基,不文明成了习惯,成了特色。青岛这个毛病不改,想建国际化大都市很难。


做人教育到位,学生便获得了动力。学生为什么做事没有动力,正是因为做人的教育没有到位。这里说的做人的教育,不是要树立什么理想,那些没有用,要做实实在在的教育。解决学生没有人生动力问题,要从两方面着手教育:


一是以人生教育为支点,解决人生动力问题。常常有学生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要做个什么样的人,他也从来不考虑,家长老师也从来不教育,或者教育显得假大空,没有效果。其实,人生教育很生动,很丰富。给学生指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人生的意义。魏书生提倡学生去读名人传记,名人的生命轨迹可以成为学生的人生坐标。我在高密一中听过语文课,看过他们的语文实验室,我说:你们的不是在学语文,而是在造人!语文不仅是学知识,更要和做人结合在一起。我看过高密一中一个学生的读书心得,他说:“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最欣赏诸葛亮舍战群儒一段,他镇定自如,从容不迫,这才是栋梁之才。这样的人才如今不多了,我想做这样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天睡觉前,我都要对着墙壁去演讲……”你看,人一旦有了动力,有了人生坐标,潜力就能充分发挥。


人生教育的工作可以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到诸城一中参观,发现他们的宿舍文化极得人生教育的妙处。看到他们的宿舍都有一个名字,男生有“状元居”“超然居”“博雅居”等,女生有“慧心居”“雅静居”等。墙上挂有横幅,有自己写的,有前面舍友留下的,从条幅上可以看出学生的人生境界。我又翻看了学生关于宿舍命名的第一手材料——为自己宿舍命名做出的阐释。要知道,名字对于使用者来说是肯重要的,看名字就知道命名者的涵养与境界,命名过程就是确定人生坐标的过程,命一个名,比语文教师布置一篇命题作文作用大的多。这么一个小活动,我感觉涵盖了新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


二是以艺术教育为燃点,解决动力问题。艺术教育不是指美术课、音乐课,真正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技能问题,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人生命的原动力。人死亡的标志,从心理学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枯竭,对世上的一切事都感到无所谓,这就已经死亡了。艺术惟美,知美则性善,性善则行端;艺术主情,情动则神弈,神弈则心灵,这就是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爱美,人就会进步。


龙口南山集团的老总,小学毕业,最后做成大企业,我问当地人: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他们回答我说:人家这个人,过去家里很穷,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种自留地,不管种什么,都比别人家收成好。我就明白了——小处追求美的人,干企业时自然也要干出个花来,他的成功是必然的。人就怕不动心,不动情,一动情很多事就好办了。作文写不好,不仅是表达方法的问题,更是思想感情的问题,对任何事都不关心,当然写不出好文章。同样,一个老师,教学好坏,也不仅是教学法的问题,主要还是精神状态的问题。同样一节课,你照着教学录象上,也上不到特级教师那个水平;同样一个人,上同样一节课,也会时好时坏。不解决“情”,只谈“法”,就没有动力。老师如此,学生更如此。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最高的境界,都是艺术教育。不仅文化课如此,连体育课都是这样,做操就是艺术教育。我常对体育教师说,如果体育教师能通过体育课,让学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你就是很伟大的体育教师,这不仅是健身问题,更是气质情操的问题。

这样的教育才是富有魅力的,她解决了人生的动力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6-3-3 06:30:33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篇文章 ,值得好好反思,特别是有些科目(人文方面)的教学是否走入死胡同,是否偏颇,失去了设置这些科目的最本来的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元老

老教师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6-3-3 08:12:18 |只看该作者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最高的境界,都是艺术教育。不仅文化课如此,连体育课都是这样,做操就是艺术教育。我常对体育教师说,如果体育教师能通过体育课,让学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你就是很伟大的体育教师,这不仅是健身问题,更是气质情操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6-3-3 08:28:39 |只看该作者
富有机智的班主任应当善于在学生中发现问题。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班集体的学习风貌和发展动向,而且能从微观上洞悉学生个体的心理现状和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使班主任的教育目的与学生的发展目标和谐一致,进而产生共振效应。同时还能有效的调控局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5#
发表于 2016-3-7 17:22:15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教育需要反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07:40 , Processed in 0.0189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