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润泽心灵 静待花开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08:39: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润泽心灵   静待花开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实验小学     

提笔写这篇文章,便想起了陶渊明的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算不上是个好读书的人,但这本书却给了我太多的欣然,以及想“求甚解”却解不了的困惑。

每当夜深,我才会捧起书本,静悄悄地品读这《静悄悄的革命》,心灵和思想也在静悄悄中升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以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探索精神,躬身实践,结合诸多生动的实例著就而成。他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在学校中推进和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二十多年来,他参观了1000多所学校,走进了7000多间教室,“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与校长、教师们一道研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整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部分是“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作者提倡缔造“润泽的教室”,追寻“润泽的课堂”。当这几个字眼映入眼帘时,一种美好的心情油然而生,在“润泽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润泽”这个词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润泽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亲切、柔和、自然。

一、   润泽心灵的课堂——和谐

“润泽的课堂”不同于那些吵吵闹闹、发出怪声的教室;不同于那些仅仅是白热化的发言竞争,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我!我!”,高高举着小手的教室;不同于那些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教室等等。“润泽的课堂”里,师生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

我想起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依稀记得新课改初期,我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特性,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我投入百倍的热情,甚至会用夸张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氛围倒是很活跃,但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活”“动”只是表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我努力打造平静而不失温暖,关注所有学生的课堂,我的课堂上,学生回答无需点名,他们会自主地发言,他们会自发地送出掌声、笑声,对于那些不敢也不乐于参与的学生,我会走到他们身边,轻抚肩头,亲切地邀请他们融入活动,我的语言、教态也在慢慢变化,力求用爱的雨露润物无声,“活”“动”渐成根本。

二、润泽心灵的课堂——信赖

“润泽的课堂”要构筑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的存在都能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并得到承认。关于这一点,每位教师都十分清楚,却又很难做好。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似乎总是期望得到理想的答案,似乎总是期望迸发精彩的瞬间,于是教师成了课堂的导演,学生成了课堂的演员,优秀学生做了红花,其他学生做了绿叶。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成绩很差,不写作业,虽然把他分在了6组,但他不与同学交流,大家都漠视他的存在,俨然成了课堂上的“孤儿”。可我发现他的综合作业完成得很好,而且乐于动手。一次成果展示课上,我请他和几个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一起站上讲台,展示他利用旧台历设计的个性相框,同学们露出惊讶的表情,他的脸上也现出大男孩少有的羞涩。虽然这个班每周只有两节课,但我始终对这个男生予以关注,欣然发现他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了!教师必须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便他的回答并不完整,表现并不完美,都应给予他们信赖,让他们获得自信,体验成功!这样润泽的课堂氛围,不正是我们期待的静悄悄的,返璞归真的状态吗?

三、润泽心灵的课堂——倾听

“润泽的课堂”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课堂”。培养聆听的习惯,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除了学生之间要用心地相互倾听,更重要的是老师要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倾听他们的每一句发言以及课堂外的心声、愿望,为此,构筑“润泽的教室”不是仅凭理想化,教师必须要怀一颗温润的心,懂得倾听。

前几日,我去一所小学送课,执教《奇妙的指纹》,当学生展示创意指纹画时,两幅同为“大树”的作品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树”葱葱茏茏、青翠欲滴、赏心悦目,小伙子却用黄棕色创作出一棵看起来非常不美观的“大树”。我脑海闪过的念头是,这个男生太淘气、没有用心创作,可是男孩后来的话语,令我惭愧,他郑重其事地介绍:“这是一棵秋天的树,落叶纷纷飘落下来,只剩下枯黄的树干,落叶偎依在树根旁,好像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这个三年级的孩子,虽然语言很直白,但他表述的却是“树叶对根的情意”,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境。感谢倾听,让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爱心知感恩的孩子;感谢倾听,让我的课堂有了这样精彩的一笔。

四、润泽心灵的课堂——合作

“润泽的课堂”上师生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即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合作的学习,有学生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学习。

由此我联想到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每个主题活动都要历经“主题生成——拟定方案——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实践探究——展示交流——评价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还很好地促进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师师合作,例如采访活动中,小组成员要有效分工与合作,拟定采访提纲,准备采访工具,记录采访情况,整理采访报告;再如劳技活动中,很多技能的学习需要教师亲手指点与帮助,很多作品也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需要师生合作完成;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非常广泛,像剪纸、刺绣、泥塑等主题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驾驭的,但若师师合作,问题就迎刃而解,可以邀请其他教师进入课堂,甚至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家长进课堂。总而言之,合作塑造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独特的课程魅力!

   掩卷深思,太多感想:缔造“润泽的教室”,追寻“润泽的课堂”,是一次“启蒙”;是一场“解放”,更是一声“集结号”,它的“推手”是教师,“抓手”是课堂,“助手”是结构,“舵手”是学生,而“成效”在师生共同成长,学校持续发展。

谢谢佐藤学先生的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在我从教即满20年之际,我用“和谐、信赖、倾听、合作”定位课堂,润泽心灵,静待花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11:54 , Processed in 0.0261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