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是第一次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10:15: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2012vip12634 于 2016-3-4 10:17 编辑

又是第一次

                                                                    ——哈尔滨会议有感


    十二月十三日清晨五点半,顶着冬夜未却的奇寒,早早离开了学校。九点五十飞上雾霾的天空,奔向陌生的哈尔滨。十二点降落,迎来的是始料未及的凛冽的冷,零下二十一度。     

    匆匆吃过纯正的东北饭菜,沿路经过了高约300米的钢塔——龙塔,并瞻仰一番,慨叹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又经过了几个俄式教堂,印象最深的是曾经让中国人焚烧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能记住他,是因为我喜欢的那部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那部剧的背景恰是这里,古朴典雅,神秘诱人,一片扑棱棱的信鸽,和谐之余,让人遥想当年的点点滴滴。途经太阳岛,说的神乎其神,其实在我看来还是人为的因素太多太多。那里主要是“雪雕”吧,虽然一经哈尔滨雪就几乎没怎么停过,但“雪雕”的原材料竟然是人造的雪,格外干净和白亮;欣赏“冰雕”的时间尚早,却有冰灯馆,但需要交人民币,就退而避之,所幸看到了人造雪花的场景,也算生平第一次,感觉清爽,人类伟大之情又油然而生。

    算是随记,转入正题。先是聆听了典型学校的发言,感受很深。不一一道来,做传话筒。只拣感受最深的简谈。讨论的主题是“优质课堂与现代教技艺的研究”。感受最深的当属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最少一种的“现代教学技艺”。这种技艺是多元的,它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先细数一下——能唱、能跳、能说、能写、能画、能弹、能吹、能设计好的教案、能掌握数学技巧(奥赛等)、能讲故事、能猜谜语、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反过来想,如果老师不具备其中的最少一种,学生们将面临多么大的悲哀,我们老师的精神世界又将会多么无奈。“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面对教学技艺,需要我们自勉的细察之、细品之、细研之。

   回来后,仔细看了上交的教代会提案,一位老师动情的提到,一个周期下来,学生形成不了系统的数学语言、思维,意思就是不懂数学的学科特性。这也是我多年的一个困惑,迟迟找不到根源,更别谈解决的方案。虽然我们有九年一贯的优势,但是,我们怎么利用优势,怎么一贯到底,到根源,我没有答案,茫然无从。济南兴济小学的发言,让我有了一点顿悟,先看看他们的做法。主题是让游戏贯穿整个数学教学。他们把游戏作为一种技艺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比如他们举了一个例子,三个黑球并排三个格,空一格后,三个白球并排三个格,都在一个水平面上。问题是:互不相碰,可以移动一个格,也可以跳一个球移动,如何将这两类球对调。就这样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我不知道这是哪一章哪一节,训练的是什么知识点,但在游戏中学数学的意思已见端倪。他们又展示了好多案例,比如他们购买了很多开发数学学科思维的智力教具,当时就让我萌发了到该校参观并学习的念头,我就想只要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或是较早的打开了,我们的学生将会多么的三生有幸啊。你看,他们抓住了数学游戏这一技艺,来突破数学学科神秘的殿堂,兴趣有了,生活有了,能力有了,水涨也船高了。也就是,老师们应结合学科,结合自身条件、性格等,一定选取突破学科教学,达到一定高度的“技艺”。

   又参观了一所小学“哈尔滨尚志小学”(烈士赵尚志)。这真是一所巧夺天工的精品小学,我与同行的人说,给我100万外加365天,我也没勇气打造这样一所学校,还仅限于外显的东西。作为市中心区,面积可谓很小,除了一个和我们学校差不多大的大厅外,完全没有校园,操场是长方形的也就1000多平米。让人感叹的是,每一个细节都会说话,非常惭愧于我所说的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6 07:16 , Processed in 0.02738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