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训练高年级段的读写结合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15:30: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重要。但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掌握的非常扎实,却写不出象样的文章来。究其原因: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除防止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悟写。而高年级段的读写结合最重要的是寻找好训练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学生如何进行读写结合:

1、写读后感。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这适用于每篇课文。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写,或者是自己在写作方法方面受到的启发,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上受到的启发,可多可少。如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我总结谈话:小女孩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品质,但她却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最后冻死在街头,我们在为小女孩悲惨命运叹息的同时,是不是也想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请大家以“我的童年真幸福”为题写篇短文,在主题队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2、对课文进行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批注是阅读感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将学生的思考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读、想、写有机结合。每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都让学生回家预习,预习内容包括:读熟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生字生词、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写上解释、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如学习《草原》一课时有的学生在书上写到:“一碧千里”写出草原的大;“翠色欲流”写出草原的绿。一篇课文学习下来,孩子们书上画得“乱七八糟”,但她们的脑子里却很清晰。这种做法不仅帮孩子们理解了课文,还养成了她们动手写的习惯。

3、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比如:学习完《草船借箭》,我让学生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去品读《三国》,开学后我在班里组织了一个“说说你喜欢的《三国》里的人物”的讨论课,孩子们说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学习完《景阳冈》我又让孩子们去读《水浒传》;学习完《将相和》,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史记》,了解了解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著作;学习完《冬阳·童年·骆驼队》,我让孩子们去找《城南旧事》看看等等。

4、仿写。

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詹天佑》一课,文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了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是写人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讲完之后,我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来写一篇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的写妈妈,有的写老师,还有的写自己的同学,或多或少地用到了课文中的方法。还有学习完儿童诗《我想》,我让学生仿照诗歌自己也写一段,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想在背后/装上飞翔的翅膀/带着我飞向天空/飞向远方的国度/飞啊,飞——/飞向我的理想。

5、续写故事。

好的文章常常在读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在结尾处似乎话还未完,还应该有下句,但作者到此却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在教学中,我把文章的结尾处作为发展学生想像力练习写作的切入点,让学生续编没有说完的话或故事。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中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有提高了习作水平,实现了读写结合。例如《穷人》一文的结尾处,当渔夫听到妻子诉说邻居西蒙死的故事后,决定再苦再难也要收养邻居的两个孩子。渔夫的决定出乎桑娜的预料,而桑娜“一动不动的坐着”,这个行动也出乎渔夫的意料,随后桑娜拉“开了帐子”,故事就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在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试编《穷人》的故事。学生的推想习作,想象力丰富,大胆求异但又合情合理,始终围绕着渔夫和妻子具有勤劳、坚强、乐于助人的品格去续写,并由此激发了对文中主人公的敬意,从而深入理解了文章主旨。

再如《荔枝》一文结尾“荔枝依旧年年红”,似乎话没说完文章却就此打住,出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情绵绵无绝期效果。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在此我安排了补写作者未完的话。补充的话语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爱啊,现在只要见到荔枝,您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您亲切的话语和笑声仿佛又响在我的耳旁,你对儿孙们的一片深情,令我终身难忘……”。有的还写“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却长久地离开了我们。每到母亲的忌日,我总会买荔枝,送到母亲的坟前,我仿佛又看到母亲舍不得吃荔枝的情景,还有她那想吃便张开嘴巴的小孙子。我们都爱荔枝,我们家的荔枝节将永远地延续下去......”。就这样,即让学生比较容易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当然,只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学生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课下还要让学生大量地进行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由此可见,阅读应成为作文积蓄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在每天课前三分钟,由全班学生轮流为大家朗读阅读卡片,定期收集阅读卡片,组织全班性、小组内的学习交流,供同学评赏。这样做,补充了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语言积累,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总之,读写是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因此,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风光无限”的成功喜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7:40 , Processed in 0.01752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