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力量 历城二中 李正华 说到宽容,想起一个故事。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僧人,一日晚上在寺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凳子,老僧人一看便知道定是有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他却没有声张,走到墙边移开凳子,就地而蹲。过了一会,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僧人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凳子,而是老僧人。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心想大事不妙了。但出人意料的是,老僧人非但没有厉声严责他,反而语调平和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可以想象,小和尚听到这句话的心情,肯定是深深自责、无地自容。轻轻的一句话,听似平静,却比任何严责之词更有力度。正如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小敏是班里一个懂事的女孩,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刻苦,但成绩不尽如人意。在一次考试中,我发现她很不自然地用胳膊紧紧压住试卷。我走过去检查,发现试卷底下是一张写满字迹的纸条。我有些怒不可遏,考前已经几次三番的强调不能作弊,这不是目中无人,顶风而上吗?但看到她通红的脸颊和哀求的目光,我犹豫了一下,是当众戳穿她,还是私下单独处理?我选择了后者。事后她单独找到我,检讨了自己的过错,并解释说因为成绩差对不住老师想给我一个惊喜而一时糊涂,还感谢我没有让她在同学面前出丑。我庆幸自己当时及时“悬崖勒马”,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件事使我意识到,有时适当地宽容和沉默比直接训斥更具有教育力。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应少一些疾风暴雨的严苛,多一些润物无声的宽容?对于学生完不成作业,我以前的口头禅是“没有任何借口”,学生对此的态度是无言的沉默,而现在我会想,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吗?学生可能基础薄弱,可能身体不适,也可能恰好家里有事……我会主动了解情况,因人而异灵活处理,鼓励他们下次做好;对于学生宿舍违纪,我以前的做法是严厉批评,全体成员停课写检查,把家长请到学校“辅助教育”,学生战战兢兢,鸦雀无声,而现在我会调查为什么违纪,牵涉到几个人,会考虑能否在课间处理而不耽误学生上课,学生认错态度好还有必要请家长到校吗?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对于生性倔强、个性偏激的学生,对于语言上的冒犯和不敬,我以前的做法是强力压制,毫不示弱,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下,也要“快刀斩乱麻”,将其势头“消灭于萌芽之中”,结果是表面上风平浪静,私底下波涛汹涌,而现在我会告诫自己“三思而后行”,尝试用幽默的语言巧妙化解,“有主见很好,但情绪不能激动噢”“咱们课下找个时间好好聊聊”,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又缓和了矛盾,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过后再处理,情绪更平静,场合更适合,准备更充分,效果会更好。 很喜欢雨果说的一句话:“宽容就像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就像温暖的壁炉,温暖了冰冷麻木的心;宽容就像不熄的火把,点燃了冰山下将要熄灭的火种;宽容就像一只魔笛,把沉睡在黑暗的人叫醒。”是啊,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教育工作中,适度的宽容,冷静的调整,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用一颗豁达包容的心去谅解,才能赢得学生真心的感激和由衷的尊重。宽容看似软弱,却蕴含着以柔克刚的坚韧,看似退缩,却在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