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如何和谐有效的与家长沟通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23:50: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

刘银

一.沟通的重要性。

1、家长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子女,对子女要。另一方面,家长们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很强。子女又大多是独生子,心理承受力差。老师教育过程中的不当言辞,没有注意到的一些小事,家长就会告你,甚至一纸诉状把你告上法庭。家长只信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把钱交给学校,学校就有义务教育好我的孩子。

2、家长希望通过了解教师去了解孩子接受教育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重要性的凸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因此,许多家长希望对老师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作出对孩子教育方面的选择。所以,如何开展与家长之间的良好交往,充分争取家长的信任与配合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课。教师总是学生的教师,家长总是学生的家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孩子教育好。因此,他们之间没有本质上的矛盾和冲突。关键取决于双方教育的成果。

3、实际而有效的指导是家长们迫切需要的。

因为年轻的家长们,在忙碌的同时又无不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是由于忙碌,加上自身的条件,使他们对孩子只有爱的渴望,却缺乏爱的能力。所以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其实是以教师为主动的,对家长具有一定指导的交流。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指导家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思路公布,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传达,家长们也能互相交流。但是,家长会毕竟开得少,一学期两次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单单靠家长会那是远远不够的。家访是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手段,教师上门显得有诚意,有利交流。家访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首先要有家访工作的目的。要设想好: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预计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准备采用什么方法;预计家长对于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会是怎样的态度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的策略。其次还要了解被访问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家长的知识层次、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再根据家长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性格特点等差异,选择采用何种谈话形式和方式,或直截了当陈述,或耐心解释引导等。家访要避免随意性,更要避免向家长告状。

4、教师要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您慈爱、和气的脸庞,只有孩子们在心理上接受了您,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才能有效地施教。家长们一看,孩子这么快就接受了教师,一定会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也就从心底里开始接受您,佩服您。要知道孩子都是从一个个独特的家庭中出来的,他们并不是一张张白纸。经验老道的老师往往能从一位学生身上看到其家庭情况和家长的影子。走进一个家庭,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孩子。教师需要教育学生,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引导家长,从而能为提高全民的素质出力。

二、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沟通方式:

a、接送时面对面的交流。低年级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多,这正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良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而且是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便于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长的环境。这种沟通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但是几乎每天的面对面接触需要老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清醒的头脑,一天的工作无疑是琐碎而又累人的,如若不注意,带着情绪与家长交流,那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后果往往是难以补救的。

b、现代通讯交流。接送时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无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经常联系就可依靠现代的通讯工具了,电话,手机,短信,很多老师和家长采用,方便、及时和有效。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过节过日,手机上收到一条条祝福的话语,教师会感到舒心;假期里家长来询问有关学习的问题让老师感受到肩头的责任……电话等的交流,虽比不上面对面来得真实与自然,可是却能随时随地,又能应对突发事件,是一种灵活的沟通方式。

三、沟通技巧,有效为本。

在小学的低段,教师与家长接触是比较频繁的,交流的机会也多,但并不见得一定是与家长的沟通都是有效的,也不一定都产生了教育的合力,所以和家长沟通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首先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其次,帮助家长树立起对孩子教育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是对学习基础比较差、表现不够好的学生的家长,这一点更加显得重要。有的学生家长,由于经常听到对自己孩子在学校表现的负面的评价,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已经失去了信心,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甚至无可救药,从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那么教师在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其效果即使不算是完全失败了,也必然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必须避免告状式的家校联系,不能在家长面前一味地数落孩子的不是。

再次.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较低,又无教育学方面的修养,或者由于工作繁忙,从而对老师表示对教育孩子感到无能为力。此时,要帮助学生家长改进不良的教育方法。真诚地帮助学生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而不能对家长违反学生心理特点的的教育方法熟视无睹,无论家长是溺爱孩子、打骂孩子、还是放任孩子或对孩子要求不一致等,都必须加以帮助,促其纠正,使家长的教育学修养水平得到提高。只要学生家长真正地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孩子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他们自然也会想方设法对孩子多加督促与关心,把孩子教育好。

四、与家长的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

1、与学生家长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人人都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就不是与家长进行交谈的时候,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

2、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说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为教师自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教师这个职业,让家长感受到你真正是一个教师,是多么高尚的人。总而言之,家长工作是我们老师份内的事,做好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16-7-27 14:09:34 |只看该作者
沟通让家校合育更有效,也让老师、学生、家长更好地成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6-7-27 16:24:22 |只看该作者
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6-7-27 17:31:59 |只看该作者
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边学边研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5#
发表于 2016-7-28 14:34:27 |只看该作者
家长工作是我们老师份内的事,做好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16-7-28 16:23:03 |只看该作者
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16-7-29 07:36:32 |只看该作者
只有处理好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才能推动家校合育的进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8#
发表于 2016-7-30 13:13:10 |只看该作者
家长工作是我们老师份内的事,做好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16-7-30 20:33:22 |只看该作者
好的沟通可以提高效率,形成合力,促进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10#
发表于 2016-7-31 16:46:46 |只看该作者
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30 08:30 , Processed in 0.0249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