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德行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0:54: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一直追求“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强调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上我想方设法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可是,越到高年级,为什么有的学生的学习越来越被动?通过听报告,我觉得学生对学习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持久的动力来自于孩子的德行。李红旗老师把对孩子的教育比作成一棵大树,德育是根,定力是树干,树枝、树叶是智育、美育、体育,生动形象。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只把大量的“水”浇在了“树枝”、“树叶”上,而把很少的“水”浇在了“树根”上。也就是对孩子的德行教育太流于形式。如果问孩子为什么学习?大部分孩子茫然回答不出。真是可悲!我也曾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告诉孩子为父母、为老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为什么为父母、老师做一件事情呢?我们没有帮孩子深刻的感受父母、老师对他的恩情。孩子也受浮躁的社会影响,只是应付地向父母说一句祝福语、做一次家务,给老师送一束鲜花,如此而已。“百善孝为先”,李红旗老师小时候为了让母亲能够一天洗一回澡而学习,这份孝心是他内在的学习动力。倪老师举的好多例子,都让我们心灵震颤,使我们感动的流泪。孩子缺乏的正是这份感动,平时我们忙于上课,有没有把心思用在感动学生上?没有。每个人的功利性太强了,而德行教育有很大的潜在性。所以,我也随波逐流:《弟子规》学生都能熟读成诵,学生却不知什么意思,更不能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育不是喊出来,而是沉下心来无私地做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16-8-29 10:57:57 |只看该作者
老师对他的恩情。孩子也受浮躁的社会影响,只是应付地向父母说一句祝福语、做一次家务,给老师送一束鲜花,如此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5 07:25 , Processed in 0.01776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