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冯恩洪老师《关于教育转型期优秀班主任发展的思考》有感 开发区杏林小学 包晗炜 作为一个刚工作就接手一年级新生的“菜鸟”班主任,这次的班主任培训犹如一棵“救命稻草”,让我忐忑的内心得到了些许平复。因为在工作的这1年半时间里,班级、学生、家长、教学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让我应接不暇,越发觉得自己欠缺的东西很多,需要专业的指导。为此,尽管11月的必修视频只有2个,但我都尽可能的多看几遍。因为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让我觉得“路”被照得更亮了一点儿。 关于视频的学习内容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主要想谈谈关于冯老师报告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让孩子享受教育的前提是什么? 享受这个词可以说是给人以美妙的感觉,让人乐在其中,也收获在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中享受教育,那在无限的家庭教育时间中呢?孩子也是享受教育的?我不确定。 这种不确定源于家长的一通电话。某天晚上,我接到班级一位家长的电话,大致内容就是孩子在音乐课上得到了老师不恰当的批评,让内向的孩子有了糟糕的体验。我清楚地记得家长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老师,这音乐课又不像数学、语文和英语,它应该给人以享受,我不图孩子在音乐方面有什么大发展,我也清楚我家孩子唱歌什么样,就是想让她在音乐中快乐、享受音乐······”从他说的这句话及和他后来的聊天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这位家长的观念中,对于数学、语文等学科,结果指向的成绩远比过程指向的感受重要得多。我相信在这样的家庭中,学生很难体会到享受带来的美妙。可惜的是,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 可以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学生无法产生积极的享受感觉,那这种不良感受必定会像不良情绪那样,迁移至学校的教育感受中。为此,我认为教师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前提是:家校实现联合,两者统一战线,观念、目标保持一致,方法相辅相成,沟通及时有效。 二、我是出生在80后、穿着时尚外衣、用着50年代教法的老师? 我出生在1989年,符合。 我喜欢穿漂亮时尚的衣服,符合。 我现在仍沿用着爷爷那一辈的授课方法?不完全符合。 说符合,不恰当,因为我毕竟接受了现代的师范教育,分析过课程标准、教学法等,知道不同方法的优势、劣势;说不符合,不合适,因为当我看见学生反应慢、没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担心授课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我都想、甚至做过直接替学生说出结果,变成自己的讲授。所以我说,我不完全是。针对自己的问题,该如何去改变呢?这是我思考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应该磨练耐心,懂得信任学生。当学生无法顺利作出回答时,我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相信他可以做到,给予其自信与鼓励。其次,重视教材内容、学情分析及课堂管理。我认为所有对课时不够用的担心都源于对教材内容、学情分析、课堂组织掌握的不充分。为此,我应该建构合理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情感态度等,更新自身教学、课堂管理策略。最后,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我日后应该重视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组织是否有效等等,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视频虽短,获益良多。我很期待接下来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