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过程管理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案例)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7:29: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从“严”、“实”、“新”、“活”四字入手,加强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的管理和监控力度,加快教学和科研工作一体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一、教学常规管理狠抓一个“严”字,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教学常规的严格化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保障。几年来,我们从备课改革入手,在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中做出了一定努力,且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做到三个统一、五个必备(三个统一:统一进行教材分析、确定本单元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统一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及突破难点的方法;统一单元教学进度。五个必备:备师生的双向活动;备教法;备学法;备目标测试和形成性测试;备教学手段、教具和学具的运用)。其次,为了更加突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主体地位,对教师所用教案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将传统备课改为“三位一体”的表格式备课;第二次是将表格式备课改为表格活页式备课。第三,进一步强化了集体备课研究,要求每周必须保证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的过程为:.集体研究,确定教材——集体备课,分头准备——集体说课,形成教案——集体上课,实践观摩——集体评课,去粕存精。这种备课方式优化了单元备课,加强了组教材研究,浓厚了教研氛围,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现在我们又正在试行新的备课研究形式,其具体流程为:集体研究——分担专题——撰写初案——上课观摩——突现亮点——个人修订——上课实践——评价完善。这种备课方式,突出了专题性、研究性和责任性特点,使备课更加具有了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教学研究活动突出一个“实”字,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教学研究活动就是这棵大树的根。从90年开始,我们自树根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共走过了五个历程。90—94年,“三个一”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写一篇优质教案,上一节优质汇报课,写一篇优质教改论文或经验总结。这项教研活动注意了群体性、基础性和参与性,让每一位教师都动起来。②94—97年,“双百”优质教案评选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将各个学科精心挑选出的教案进行再实践,再加工,再完善,整理形成100个语文和100个数学优质教案。③97—98年,“说—上—评”系列研究活动,在备课、上课单项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教学全过程研究,要求课前说教学思路与设计;课上大家观摩体会;课后进行集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这使教研活动更具有了针对性和深广度,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授课及评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④98年—02年,“精品工程”研究活动,改过去优质课自选为年级组统一确定教材,共同研究,集大家的智慧精备、详备一组教材,通过听课,再加工修改,形成“精品教案”。这既是落实单元备课和提高优质课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广大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⑤02年至今,“理论实践课”活动,这项教研活动的科研味道更加浓厚。课前要求说理论思想、理论依据和理论设计,课上大家集体观摩体会,课后主要评理论思想的体现是否突出与恰当,帮助分析得失和形成个人特色的可能性与价值性,力争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在“评课”阶段,还实行了“3+2”制度,即:要求观摩教师必须对所听的优质课至少提出三个优点和两个缺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评课能力,指导了上课实践。在每学期一次的“理论实践课”研究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评选出各学科优秀理论实践课课例,参加学校统一组织举行的“远航杯”教学大赛。每年的“远航杯”教学大赛都有一个主题,让广大教师分别从课堂教学、基本功、特长等不同方面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教学才能,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教育科研工作突出一个“新”字,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源头活水

1、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教育科研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是学校教育科研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几年来教育科研管理实践,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科室——课题组”三级一体的教育科研组织网络。教育科研小组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教科室履行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的管理职能,课题组具体负责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完善的学校教科研管理体系,责任明确,渠道畅通,形成了以课题申报、立项、中期论证、成果鉴定为主要内容的科研课题过程管理,保证了教育科研工作有序地运行。在科研档案的管理中,形成了“六个一”制度,即:一套档案盒、一份档案目录、一位组织者、一个合作研究小组、一个固定学习时间、一位中心发言人。同时,引入有利于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评估、激励和保障等运行机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细则》,增大了对科研课题研究的扶植力度。学校在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参加专题会议、向上级报送参赛论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10-200元的奖励。完善的管理,有效调动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励了更多的教师投身于教育科研的行列。教师主动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疑难困惑中寻找研究点,从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中培植生长点,自觉申报县以上研究课题,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层层深入、数量递增、广泛参与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个人级”的教育科研课题群,真正形成科科有课题、人人有成果的可喜局面。

2、营造科研氛围。学校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强化学习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启动了旨在增加教师文化底蕴,提高教师文化品位的“读名著,做名师”1122园丁读书活动。学校为教师指定了第一轮必读书目,如《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等,使教师读有目标。同时,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个人实际,具体制定出自己的读书规划。二是开展辅导讲座,指导教学实践。科研应贯彻新课改的思想和理念,要想把新课程的思想贯穿到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去,不能空对空,单就理论讲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创新形式开展辅导讲座。我们派出教师在参加省新课程培训后,采用了专题研讨、学科沙龙等形式,分层次、分内容对各学科老师进行了辅导,同时展开讨论,进行提问,改变了过去“一本材料念到头,整个会议灌到底”的简单说教,使辅导讲座的形式和方法更加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上学期末,我们还在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召开了新课程培训专题会议,既有课例观摩,又有集体研讨,既有集中讲座,又有现场质疑与解惑,教师对此反响非常积极与热烈。三是加强信息交流,深化课题研究。学校定期组织新课程教育信息交流和专题研究,举行了“新课程中的我”、“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等一系列交流研讨会。同时,在校刊《远航》上开辟了“我看新课程”专栏,让老师们及时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在讨论中提高认识,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夯实了思想基础。

3、选准研究课题。离开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课题研究将是失去了最广阔、最深厚土地的研究,虽可能红极一时,但最终还是会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我们所选择和开展的几项课题研究都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特点,确实成为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龙头课题。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强调了网络学习环境的营造,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代表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上学期初,我们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进行了结题,“五段式”阅读教学模式正在推广之中,所写论文和所送课例获得了全国年会二、三等奖,取得了自参与研究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他课题,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小学现代科技教育研究重视的是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发现与合作创新。这两项课题研究也已顺利结题,所著论文分别在省市有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所有这些科研成果均很好地突出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内容,并引发了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更加蓬勃发展。

四,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一个“活”字,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与关键

针对我们学校前些年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统一,教学方法、模式缺少相应变化,课堂气氛比较生硬呆板的情况,及时明确提出了“先活起来再说”的要求,并逐步用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开拓教师思想,最大限度的激活孩子本应充满神奇与想象天赋的心灵世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设出最大的时间和空间。自2000年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加强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如何激“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知识面广,把儿童的好奇、好动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引导到对知识的热爱上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想学、愿学、主动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如何用“活”教学方法 。俗话说“理只有一个,法却有千万”。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表演法、讨论法等,使学生在“玩”中学、“想”中学、“用”中学、“做”中学。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积极状态中,不仅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三是如何搞“活”学习环境。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坚持以“赏识教育”为主,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敞开思路,积极探索,获得主动发展。与此同时,在各学科开展了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初步构建起了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即:按照“情境——实践——创新”课堂教学总体改革思路,从师、生两方面入手,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描述为:教师是“创设情境——引导实践——鼓励创新”,学生是“利用情境——亲身实践——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全体学生得到了活泼、主动、全面发展。

为使这些工作落到实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与交流。学校于2000年启动了旨在增加教师文化底蕴,提高教师文化品位的“读名著,做名师”1122园丁读书活动。根据学科特点、教师年龄和心理特征,具体制定读书规划,为教师指定必读书目,提供选读书目,使教师读有目标。同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教学沙龙活动,并在校刊《远航》开辟专栏,让老师们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困惑,在讨论中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二是开展了示范引路课活动。每学期由市县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及在省市课堂评优中获奖的教师为全体教师提供一节示范观摩课,这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对教材不但要有比较理解的深入,而且还要有独到见解,更重要的是用先进而明确的教学思想去组织和处理教材,并进一步统帅整个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都要对全体教师上一节观摩课。对这些课的统一要求是“不求完美求突破,不求统一求特色”,以给教师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三是举办教学大赛活动。在每学期每人一节理论实践课观摩的基础上,每学科推荐一名教师参加学校举行的远航杯教学大赛。大赛分两部分:一是课堂教学比赛部分。二是基本功比赛部分,有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及特长展示,以此促使教师主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这项活动起点高、理论味道浓,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通过这些深入扎实的工作使我校课堂教学质量又有了一个新的质的变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了新的更加稳固的保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3:08 , Processed in 0.02466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