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级管理的五个阶段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16:14: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pyjygl5g4 于 2017-1-3 16:15 编辑


  
  

班级管理的五个阶段

  

现代教学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工作要正常进行,与班主任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班主任是学校、教师、学生间的联系纽带,是家庭、社会、学校间信息的沟通者。可以说,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灵魂人物。  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头绪很多,班主任也因此给人留下忙碌的印象。一般来说,在开始管理一个班级之时,每一位班主任都会有许多常规工作需要处理:选拔班干部,建立班委会,编排值日表,维持班级秩序,组织和实施各种班级活动,根据上级要求布置安全教育等德育活动……

  

  就在许多班主任简单罗列这些工作项目、忙于应对之时,有些班主任却能很快地从中整理出工作体系,即区分出不同的工作领域、工作重点,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此时,班级进入有序状态,班主任也形成了清晰而稳定的工作思路。  这就是我们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基础——班级建立了常规,形成了基本秩序,班主任形成了清晰而稳定的常规工作思路。以这一基础为参照点,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出“班级管理”逐层提升的五个阶段。

  

第一,维持班级秩序。这显然是最基本的阶段。班级不陷入混乱,才有可能继续运行下去,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更多样、更积极的作用。就这一阶段的班级而言,学生的发展特征是“规规矩矩”。

  

  第二,营造学习氛围。在维持秩序的基础上,力争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这样的班级,每门学科的学习成为班级生活的核心。毕竟,学习知识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不过,学习活动不是由每位学生个体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与其他同学的相互联系之中进行的:同学之间,有相互比较,更有相互促进。相应地,学生的发展特征可被描述为“相互激励”。

  

第三,形成班级合力。与上一阶段相比,这样的班级在知识学习之外还有更多文化生活。通过丰富的班级生活,同学之间形成了团结的氛围,学生非常认同并珍惜积极向上的班级整体形象,产生班级凝聚力。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具有更鲜明的发展特征:“乐于奉献”,即乐于为同学、为班级作出更多贡献。

  

第四,学会自主活动。到达这一阶段的班级,不仅有良好的秩序、学习氛围和班级凝聚力,更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这包括多方面的自主活动: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自主组织实施班会、自主开展小组活动等等。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征是“积极自治”:许多事务性的工作都不必班主任亲自操劳,因为学生们(主要是班干部)能自己处理好这些事情。

  

第五,提升精神品质。这可能是班级管理的最高阶段,即关注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精神生活质量。这样的班级,以达到前四种阶段的要求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精神生活空间。不仅如此,在拓展精神生活空间、丰富精神生活内容的基础上,更强调提升精神生活质量。这种提升,就在于让学生不仅有各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更有清晰的自我意识、高尚的追求、远大的志向;并且,这种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又以成熟的发展能力为基础,相互支撑。这种阶段的学生发展特征可被描述为“做人高尚”。

  以上是班级管理的基本过程,相信我们每个班主任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促进自己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05:22 , Processed in 0.52914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