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震撼教育36计》观后感 ——董家沟小学王冲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8:01: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震撼教育36计》观后感

——董家沟小学王冲

班主任工作与读书一样,有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班主任工作最初看起来没什么事情,但是有人却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处理不完的麻烦,等到参透其中真谛,又可以变得很轻松,班级治理得很好,班主任却显得游刃有余。据说特级教师魏书生常年在外讲学,而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照样学习很好,班级活动也组织得很好,这便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事例。听了万老师《班主任兵法——震撼教育36计》中有如下几个观点:

一、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教师和学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你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你,师生永远不能融为一体。学生永远不能了解教师们的真实的生活,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一直认为,教师眼中的学校生活和学生眼中的学校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和学生因为角色的差异必然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无数经验证明,与学生走得太近的老师,往往深受其害!与学生交往“掏心置腹”,和学生“打成一片”,时间一长,老师身上的神秘感消失怠尽,学生就会慢慢忘记老师的身份,把老师当作“朋友”。一旦平衡感建立起来,学生就会质疑你的任何管教行为,甚至因此反目成仇,反咬一口!当老师失去管理学生的权威和合理性基础,除了失败,还有什么可能的结局呢?许多老师遭遇学生冰雹之后,总是大骂学生忘恩负义。殊不知,究根溯源,都是老师自己酿的苦果。
  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包含作为班主任要在管理上体现出能力来。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奕的过程,几个回合下来,一旦学生发现你老师计止此尔,那老师就大大不妙了。因此,老师必须灵活的变换管理的策略,使学生面对你时无法准确预见可能的后果。而这,也有赖于适当的拉开与学生的距离这一条件。
  因此,老师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这里的关键是就是要保持作为老师的权威。由于时代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早已忘了师道尊严,老师的社会地位也急剧下滑。学生普遍对老师尊重不起来。我认为,保持教师威严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必要的。我不能容忍学生在我面前表现的不尊敬,即使这个学生很有一些才能。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主要有赖于学院着力培养教师的权威。但老师自强自立,同样是重要的。
   二、避免与学生谈话流于形式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是班主任最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有时办公室一整天都是或和风细雨、或急风暴雨的场面。在近乎喧闹中我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才能使交流的效益最大化?要知道,交流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效果和教师的水平。一次不成功的学生谈话不是零效果,而是负效果!我们一些老师钟情于使用这种方法的同时,常常忽略效果问题。经常不可避免的使谈话流于形式。
  有一些老师心地很好,工作也有热情。学生无论犯错还是违纪,一律作为思想问题看待。在办公室里总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说个没完没了。内容重复颠倒,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说学生,就是我在旁边听得常常都不耐烦。这些教师,动机无疑是好的,努力的精神也值得肯定。缺点就是没有认真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与我们年龄相差不大的大专生,在为人处世的道理上可能比我们老师知道的都多,我们总以一种无知小学生的眼光看待他们,又怎么会不犯对象性错误?实际上,学生违纪多数不是认识问题,而是素质问题。懂道理而不去做,才是我们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因此,教育的重点就不是教会学生认识问题,而是督促学生改正问题。而做到这一点,常常并不需要花费整节课的时间。
  另一些老师,不及前面老师有耐心、脾气好。学生犯错一进办公室,不问缘由、不听辩解,总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批,情绪激动、语言尖刻。时间一长,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老师这个规律。从人的本性来说,对于表扬的话语,不管是否符合实际,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也不管其正确与否,都会不自觉地会生出抗拒之心。可以说,批评越严厉,抗拒之心越强。实践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当时即引起学生强烈反弹。尤其是有的老师气急迁怒学生、抛开事争对个人、直斥学生的品德、甚至牵累学生的家教,都会伤了学生感情,造成师生之间心里上产生鸿沟!结果是,事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师生关系却又搞僵,而且常常老师自己就生气的不得了!实践证明,老师任何情况下的情绪失控,除了降低自身威信之外,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还有一些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一开始还是很严肃地批评教育,但很快,或者由于学生“健谈”,或者由于老师自己的意思,批评教育转为闲聊。刚刚还是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转眼之间,变成了久别重逢的朋友。天南海北,大千世界,无所不谈,甚至一些不适合告诉学生的事情也都告诉了他们。这样常常一聊就是两节课!这样的老师,其实是自己就把自己的身份交出去了,把学生当朋友,在学生面前诉苦,其情景就象是要博得学生的同情一样。作为老师一旦使学生产生这种想法,那距离彻底失败也就不远了。我们强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主要不是争对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而是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交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三、一般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任何一种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外在规范只有最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习惯,才能持续有效。因此,强迫学生接受规范,就不如启发他们提高意识,加强修养,以利于其自觉接受外在规范。古人经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中心一环。我们传统文化有许多这方面的宝贵知识可供挖掘。我在带班期间,尽管每周有十几节课,我还是抽出不少时间在中队课上给全班同学讲授一些有益他们身心的知识。我发现,有不少同学都很认真的听了,并且作了令我满意的记录。尤其可喜的是,实践中有时还能看到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时候。
  一般教育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班规校规。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因为缺乏强制性,加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隔膜感,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可能完全不把这种教育放在心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虽然认识到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但由于一贯散漫,积习难改,仍然常常违规违纪。对于这样的学生,单纯说教是没有用处的,这时就需要加大外部强制。外部强制相比启发教育虽然不够温良恭俭让,但对某些缺乏自律精神的学生却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外部强制经常化为一种习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它。 
  在管理实践中,无论是一般教育还是个别教育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当众表扬,私下批评。清朝名人曾国藩讲“缅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是就群体环境中批评容易伤害个别人的自尊心而言的。对于教师而言,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当众批评学生,有可能置自己于窘地。事实上,面对不自律的学生,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采用雷霆震怒的方法,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这种方法有时也非常危险,一旦被批评的学生恼羞成怒,与教师当面发生冲突,教师很可能骑虎难下,没有经验的教师如果应付不当,冲突便可能升级。
  严格意义上讲,任何规范都含有强制性,面向全体的规范包含了对所有人的强制性。因此,单纯强调一般教育或者单纯强调个别教育都是片面的,一般教育和个别教育是管理的两面,缺一不可。只有围绕着使学生接受班级规范和学校规范这个中心,灵活运用一般教育和个别教育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班级的良性运行。
  听过万老师的案例讲解,确实让我感到获益匪浅,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相信这些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一定会很有帮助的。我想,在以后工作闲暇之余,有时间的话我一定会把万老师的书认认真真地多看几遍,相信随着我今后工作经验的不断增加,我一定可以从中感悟到更多,获得更大收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5 13:57 , Processed in 0.02491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