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有效教研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4:38: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对有效教研的几点思考

自2006年以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全面素质要求更全面,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成为新时期教师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出一条更高效的集体研讨形式--“课例式”集体备课。经过实践,使它有效解决了以往集体备课中的共性问题,那就是忽视了求异性、问题性、群体性对集体备课深入教研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而较好地体现了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三个关键的“结合点”,逐渐形成一种系列化、发展性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

一、“课例式”集体备课是求同与求异思维共生共创的结合点

“课例式”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在求同,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五统一”,即统一的内容、目标、重难点、设计、练习,而是在此基础上确立同一个问题,多个教师上同一内容,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经过多次再研究,再反思、再上课,最终形成能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一个优质教案,提高所有教师的教研水平和课堂效益。

我们一个课例的集体研究流程可以概括为“三上两备”:“一上”是先以学科组为单位,精选一个课例(即课题),在集体研究形成一定共识的基础上,由第一个人进行执教,大家共同观摩。之后以“一上”为课例进行第一次沙龙式研究的集体备课,对“一上”教案进行修改和校正,形成新教案,然后进入“二上”,即第二个人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大家再次进行观摩。然后以“二上”为课例,再次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修正教案,由第三人上课,课后再评,看难题解决了没有,又出现了什么新情况,今后教学怎样修正,在此基础上形成精品教案为下一轮研究提供范例和样本。

参与这一课例研究的教师人人要亲自去上这一课例,人人都是教学主角,只是轮番上场的次序不同而已。因为每一步研究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这极大调动了每位教师的积极性,这是在帮助执教者,更是让执教者对自己的设想先进行一次教学实践。为了下一个教案能更完善,自己上课更顺利,教师在集体备课时,积极发言,表达思想,没有谁会把自己在交流环节中想到、看到的哪怕一个小小的问题而忽视,哪怕是一句话中词语位置的不同引起的表达效果,哪怕是说话语气的不合理都会被一一指正。有了这一交流平台,沟通了教学伙伴间助人自助的良好心理需要,才会产生这种观点交锋、百家争鸣的浓厚教研氛围。

二、“课例式”集体备课是形成教案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点

集体备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最终形成精品教案,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同一个课例,一千个教师就会有一千个教案诞生,备课过程应该是一种个性教学思维的展现。

以往的集体备课中,多数是一个人备课、上课,然后大家来评一评。因为针对一名执教者,听课教师往往没有前期思考,听课后的想法与执教者的意图不能较全面的产生共鸣。一般情况下,评课时优点说的多,一些大理论、宝贵的指导意见会出现对本课例教学目标脱节,或众说纷纭,让执教者不知听谁的好,越上越迷糊,指导价值不大,对集体研讨成果—精品教案,因教师特点,学生情况的不同,各自实践时教学效果自然不同,对师生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失去应有的效果。如此,仅就教案讨论教案的集体备课,内容变少,范围缩小,备课研讨变得肤浅,形成的教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无长远目标,教师教没有理论支撑,久而久之,教师从中受益少,参与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集体备课的作用。而我们的“课例式”集体备课强调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精品教案,使集体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有两大突破,极大调动了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全面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

我们选择参与的每一个课例都要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来自教学实践,研究真正走进了教师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它可以大到学科理念中的理论实践,可以是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究,可以是教学中教法学法的选择,也可以小到教师个人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例研究前的预设,更多的是课上生成,课上生成的问题是我们反思沙龙的重要内容。

其次,每个教案的形成过程承载着师生成长的生成点。一个课例有三一五个反思环节,每一次的反思针对实际问题,研讨解决方案,涉及教材处理、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选择,教学理念的体现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学会关注课堂细节,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在参与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培养了主动探究的精神。在至少四次的“沙龙”中,一而转,二而深,三而精,如此“干戈”不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形成的精品教案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服务,更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每一位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在相互借鉴中,融集体智慧于一身,提升了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课例式”集体备课是搭设专业引领与群体互动、平等交流平台的结合点

我们这种来自一线教师自己探索来的“草根式”集体教研,有思想,有内容,适应每个层面教师的需求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引领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从确立课题开始,教师就进入搜集、学习理论知识和备课资料状态,每个环节都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参与其中,不需要谁来督促,也不需要进行规定和鞭策,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因自己的意愿,自由结合,组成三至五人的课例研究小组,老师们从中有很强的自主性与发展空间,是一线骨干教师、名师引领下全员参与的集体教研。

毕业一到三年的青年教师可在“二上三上”的位置,也可应要求第一个上课,提供研讨范例,在每一个小环节中,人人平等的参与。骨干教师参与研究也参与课例展示,他们的有见地的思考有无价值、有无时效,让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来检验一下就一目了然了,这是真正深入一线的专业引领,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无处不在,看似无声无形,却已渗透在整个的过程中,这些骨干老师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为了解决问题,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使不同层次的老师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老教师在青年教师身上受到大胆创新,积极进取精神的感染,骨干教师则是活动中的指导者,带动着,尽快成长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青年教师在他助于自我反思中成熟起来。

“课例式”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搭设了一个高台,引导教师们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共同打造了这一新型的、流程简单、工作实在的集体备课新模式,把我们在教学中长久以来一直演绎的自己的“独角戏”变为了和谐优美的“大合唱”,教师积极主动的在这慷慨激昂的大合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主旋律”,共同奏响课改的赞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1 19:36 , Processed in 0.01672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