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与大家,尤其是和那么多教学有特色,成绩优异富有教育智慧的老教师们谈一下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和学习心得体会。学校一直致力于提升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着力打造魅力课堂,抢占课堂这块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高地。为什么?大家可以纵观全国的教育教学的改革,无不是瞄准了课程和课堂,那么再好的课程编排归根到底也要通过课堂来落实,来实施,课堂是我们所有教育的必经之路。我们不妨再看看那些成功了的名校以及那些想成功还在奋斗的路上的学校,也无不是选择了课堂的变革作为优先的突破口。如果我们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或者将来有一天引领时代步伐话,今天如果错失了课堂这一课题,我们就犯了路线主义的错误。为此,张校长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花费了大量心血开会,作报告,为我们整理魅力课堂的学习资料,来供我们学习研究,其目的就是引导大家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占有课堂。 今天我就谈一点,在张校长给我们提供的那么多的学习资料中,让我印象深刻,让我对号入座的就是少则得 多则惑那篇小文章。为什么会对这篇印象深刻,自己情不自禁的就对号入座呢?用习大大的话说,那正说明我身上就犯有这种毛病,戳到了我的麻穴。那就叫做切中要害。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有我一样毛病,一戳到这个部位他就痒痒,他就麻?或许大家不这样。不这样就好,说明大家对少则得,多则惑这六个字早就深刻领悟了。 文章中说为了让学生们听懂今天的课,老师们往往花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导入新课,先寻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再回顾一下以前讲解的知识,最后恰入其份地引入今天要讲的内容,美其名曰激发兴趣,搭建知识支架。然后再花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讲解教材上的新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都写着,但仍然按照新知识来讲解;最后还有四分之一不到的时间,开始攻克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了,可惜的是时间已经不允许对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展开了,学生这个时候也已经是强孥之末了,往往在教师讲得稀里糊涂的时候,在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时候,下课铃响了。于是教师在匆忙之间,把重点和难点交给同学们下课后去思考,再很简捷地布置课后作业。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听进去的,就是写在教材上的新知识,但真到了需要思维加深的时候,需要内容拓宽的时候,需要方法指导的时候,又没有时间了。 这一点就拿我来说,英语这一学科来说吧,我倒是没有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激发兴趣,去引入。前段时间让我倍感课堂低下的就是,昨天晚上的课后作业该如何处理,什么时间处理,以什么方式处理? 大家都知道英语这一科知识点多,零碎。中考试时题目多,十一个题型,100多道题,就拿平时来说也得几十个,并且改改学生测试,你会发现全面开花,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体无完肤,要是一件衣服的话也会让那些笨拙的裁缝耗费大量时间,给补的满是补丁。一开始我就属于这样的。你说学生做了,老师辛辛苦苦改了,如果扔给学生,那自觉地还行,那不自觉的岂不是糟蹋的我的劳动果实吗?所以啊就得课上讲,这一讲就不得了。这里讲点,那里说说,一看时间15分钟都不够,新课还没开始呢?一看用时这么多心里就慌,那就会加快语速,又开始取舍了,开始问学生有不会的吗?没有啊?这时都开始自问自答了,没有啊?那好,过。看似自己很洒脱,其实心里还是想再讲讲,只不过现在时间真来不及了。虽然嘴里这个“过”字说的很大方,其实心里疼的吱咬吱咬的。(在此我插播一句改变台词,如果上苍再给我5分钟话,我想说的4个字,那就是我再讲讲。)此事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那次给李峰老师谈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有一次在办公室聊天,我就问组长,你都是怎么处理前一天的练习的,人家李峰说,俺都不讲,最起码俺不课上讲,我就半信半疑问 你不讲,不可能吧?组长说你课上讲他干嘛?自习处理去,我问那自习不又得有新的作业吗?她说你先让学生讨论,再把共性重点讲解,最多不超过5个。多了也白讲,讲了也记不住,我说 啊行吗。人家李峰斩钉截铁说 行 。后来我一试,果真如此,课堂果真时间充足了。要不说组长就是有一套啊?再后来张校长到我们办公室,无意间又谈到人家王坤老师的办法,一对一的讲解,后来我一琢磨,是 或许这就是学科特点,错误虽有共性,但对于英语题多的特点,个性问题也着实不少。或许就得一对一,解决个别问题。两者综合运用效果就更好了。让课堂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说到此,可以说每位老师都有其高效之处。你比如李华老师,我们共事多年,人家记忆力惊人,80个选择题,毫无规律abcd组合,人家倒背如流,更令人可怕的是,卷子改过好几天后我问他,那个大题的第几小题选什么,人家一想就答出来。你说可怕不可怕,那他的学生每人犯的什么错误,上课时那绝对有针对性,何老师,那自不用提,更有大将风度,他的课绝对,知识点当堂落实的,掉在地上就得砸个坑。正如那句话所说,看似慢了,实则快了。 文章最后总结到:真正高明的老师,并不是如何一字不漏地把每个知识点都当重点教给学生;而是在众多知识点中能够明确教学重点,在众多教学任务中能够明晰任务重点的人,是在于课堂上把最宝贵的时间用来讲最重要的内容,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讲最应该讲的教学内容的人。少则得,多则惑,“与其多挖井而不及泉,不如深挖一井而及水”。 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高效课堂的理论的不认可,不信任,或者是没有深刻领悟其理论本质,所以就不愿尝试实践,舍不得。舍得,是一种处世态度,舍得更是一种成功智慧。毛泽东当年如舍不得苏区领土,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就不会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当年如舍不得瓶瓶罐罐,笨重的武器,就不会跳出湘西敌人的封锁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