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吴文君老师的《师生有效使用沟通技巧训练》有感
大连市一二五中学——孙怡 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因为学生首先需要对教育活动产生热情,才会有对教育活动的投入;只有对教师产生尊敬、好感等正面的情感,才能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技巧唤起学生的情感,再进行逻辑层面的教学才会产生相应的思维热情。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首先要养成的教育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沟通非常重要。 1 尊重与关注和聆听 尊重与关注和聆听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要被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老师不要求学生先变得完美,先改正错误,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事实上,许多学生在他们成长以后,常常会说是老师起初对他们无条件的接纳,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信心,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动力。他们是在这种正面心态下才有真正的进步的。老师对学生尊重和信任的程度,在于他对人性的界定。第一、尝试建立一个良好师生关系关键是在于自己能否接纳和尊重学生。 尊重与接纳是与学生交流的必要条件,尊重与接纳学生是老师对学生爱的一种表现。当一个老师真正地在爱一个学生时,也是他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有最大相信的时侯。第二、表达尊重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倾听及反应行为作为教师必须将视点放在学生身上,倾听学生的心声、揣摩学生的需要。听,认真地听,可以加强师生的沟通和建立彼此的尊重。沟通是从听开始的,接着就是要表现出你在听说话人说的话。这可以通过集中或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和回应表示。通过关注和倾听,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 2 同感 第一、同感的了解是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需要先进入学生情绪和思想概念的参照体系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要以他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如果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多的,就能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考虑他的利益和动机,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最终圆满解决问题。第二、同感的能力与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掌握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第三、争取机会提高敏感度和自觉性,不断发展自己对学生的思想、感受的共鸣同感。 3 真诚 真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维持交往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该用诚挚的心去与学生沟通,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感。第一、 教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是一个表里一致,真实可靠的人,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内心世界软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会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当然怎样做到“有分寸”?还是比较难以把握的,怎么样才算有分寸得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分寸的度应该如何把握?不能因为过度承认错误反而会使学生否定你这个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