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规模化、集成化的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对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乃至教育理念产生了冲击,这必将引发学校之间新一轮的竞争。因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效能对于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近几年的学校工作中,个人认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必须做到“建、管、用”并重,三者相辅相成。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是前提,没有一定的硬件环境,教育信息化就缺少生存的土壤;管好设备是保障,设备的有效管理能确保充分发挥其效能,体现其价值;高效运用是最终目的,只有真正用起来,才能确保学校信息化普及和水平提高。因此,“建、管、用”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提到信息化,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处理非专业领域的事务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这就需要依靠校方的广泛意见征求,从本人实际工作的情况以及在一些信息化走在前列的学校参观考察的心得来看,学校要筹建、扩建校园网,使校园网能适应未来教学和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其效益,必须紧紧依靠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电教老师,并同时向校外的网络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反复地进行研究论证,结合学校实际设计方案。要本着“标准规划、适度超前、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既要注重校园网当前功能的完整性,又要充分考虑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为未来的功能拓展和版本升级预留足够的空间。至少要考虑以下方面: 1、层次性要强,覆盖面要广。要能满足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及教育教学场所使用,并留有余量,同时还要能通过对路由器和互联网接入方式的改进,拓展访问互联网的出口带宽。 2、开放性要强。要能突破校园网局域限制,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家庭、社会,让师生、家长、社会其他人士在互联网上能进行沟通。 3、拓展性要强。能满足未来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模块组合,创造新的应用环境,为学校其他网络建设、校园监控、安全防护预留足够的空间。 4、安全性要好。要能通过上网行为管理学校网络设备、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不断更新版本,有效防范黑客攻击和病毒侵入。 5、信息要能共享。要通过网络设计,学校能将互联网、局域网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甚至低音广播网等所有资源互联互通。 6、成本上要节约。在整个校园网络中,设备要朝着节能型、软件控制型考虑,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作用。 二、分类管理、巧用评价,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效能 校园资源网络建成后,就要管理好。不论网络大小,只要有丝毫的懈怠就会导致网络访问的拥堵,乃至瘫痪。为此,建立、健全、落实好信息设备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设备效能的发挥。 在设备管理上,利用好学校现有设备的配置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随机附带的资产管理软件,就能很好监控设备,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利用好相关软件,结合学校校产的的定时清查也能保证设备的完整与可靠。学校设备多了,分布范围广了,不可避免有少量师生出于好奇和贪玩,常常会偷开机器、删除一些程序操作,造成机器不能正常运行,对此,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同意他们开电脑,利用硬件、软件还原的方式,让他们好用,但不能更改、删除电脑上的设置。 在教师管理上,落实好管理负责制才能保证设施设备的常态运行。教师使用任何一台信息化设备,必须做好记载,设备进出都有登记。这样,既保证设备的使用效果,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服务。 在学生管理上,必须做到教育在前,要求在先。一方面,只有教师充分认识信息化手段的好处,学生才会体验信息化教学的乐趣;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才能更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如:学生进入微机室不能使用一次性鞋套,学生自己制作布制鞋套,既避免了校园环境的污染,又能与劳动技术课程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推而广之,所有设备设施有了良好的制度要求,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查到根源,解决问题。 三、整合资源、优化运用,有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在校园信息化设备的整合方面,我认为应当坚持够用、能用、好用的目标,资源的运用应当坚持向合理、便捷的方向发展。首先,学校在购置相关设备时就应当考虑设备、资源的性价比问题,我们不能用紧张的资金购买过时的产品,也不能购买超越现实需求的技术,学校应当把信息化建设满足现有乃至今后3至5年内教学需要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简化办事手续,方便教师使用,提高应急速度。管理者和使用者只有在都明确哪个室有问题该找谁后,教师才可能去用,并用好。同时,也应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报告。 再者,信息使用技术的提高必须依赖校本培训。面对不断更新的设备,不断优化、升级的程序,网络管理人员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校园信息化校本培训的核心。只有在良好的使用方法培训下,教师才会去用、用好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另外,学校在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方面,应经常组织公开课、教学软件、电教能手等评选,促进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作为信息设备管理的人员,也必须将各学科的使用情况反映到有关的部门和领导,促进学科组之间的对比和竞争。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老师们通过运用信息化设施设备感受信息化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构筑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益。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我们教育教学的空间,也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切实做好了信息技术装备的“建、管、用”,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具备挑战未来的信心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