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度过了一个平安、快乐的寒假,满怀着希望我们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新春,也迎来了播种希望的新学期。我把今天开学班会的讲话主题定为:慎独自律。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几天前的真实故事。央视一套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和众多国内新闻媒体纷纷以《撞车后,留下道歉信和钱感动车主》《诚实学生、仁义车主引全国关注》两个不同的标题报道了一则相同的新闻。 该新闻讲述了河南省一名贫困高中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豪车,因车主不在现场,该学生写了一封道歉信,然后用信包着寒假送外卖打工挣来的311元钱卡在车门把手上。 信的内容是“您好:我昨天骑车不小心把你的车倒车镜撞坏了,很不好意思,我心里也很难受,我是矿务局的学生,寒假在城里打工,我给你留了钱作为补偿,我知道这些钱不够,但我已经没有钱了,非常对不起。对不起!!!” 车主发现了道歉信和钱后,被深深打动,不仅没有追责,还通过当地警方的帮助找到这名学生,并当场表示要资助孩子上学。广大网友对学生和车主的行为纷纷点赞,赞许中学生的勇于承担责任和车主仁义可嘉。 看到这个新闻,对于这名中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想到了两个字:“慎独”。在车主不在场的情况下,该同学明知将要赔偿的是笔不小的数目,但他没有逃之夭夭,而是勇敢地承担了这份责任,这就是慎独。 什么是慎独?这里的“慎”,指小心谨慎;“独”,指个人独处。《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可以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你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你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儒家经典中不乏关于慎独的论述,历代先贤中更是不乏以慎独为训的典型例证。曾国藩在他自己的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他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更是一种境界。懂得“慎独”之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当今,对我们而言,自律,就是要求我们做到处处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即使独处时我们也要谨慎不苟,在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有道德感和责任感。 然而,在市场经济,利益诉求和价值多元化趋向的今天,一些人向“钱”看,以财富获取为成功标志,而忽视了公德心和责任感,社会贫富阶层割裂也不断拉大,家庭、学校正面教育面临冲击,老人摔倒了“扶不扶”拷问人心,也成为传统文明社会的痛点。 当然,这些都是外因,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因。寒假期间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10位人物,无一不是生活在当代社会情境下,但他们都是超越了现实功利和庸俗的典型代表,他们都凭借对自身和对社会的价值追求,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些人物、还有这位初中生都在用切实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如何做到慎独自律?“慎独”以自省作为起点和基础,强调道德修养必须在“隐”和“微”上下功夫。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微小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这种品质强调道德修养必须达到这种境界,即在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严格按道德原则办事。 希望同学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就的同时,更要在慎独自律方面有所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