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顾茅庐》观课心得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5:13: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顾茅庐》观课心得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作为一篇历史故事题材的文章,《三顾茅庐》把笔墨集中在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件事上,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品质。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枣庄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插花小学李长安老师执教的《三顾茅庐》这节课,教学理念上很好的诠释了当下新课改的精神。下面我就自己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合理紧凑。

上课开始,李老师在开门见山的导课后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对学习方法作了暗示和渗透。认读生字、初谈读后感受之后,李老师从刘张对话开始衬托刘备的礼贤下士,从欣赏隆中美景入手引导学生走近诸葛亮。其间引领学生抓住文中的三句比喻句感受诸葛亮的才华。接着通过品读刘备的言行,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精妙地勾画出了文本的基本要义,同时亦展示了故事的行文脉络。整个课堂结构精巧,张弛有度。

二、抓住关键词句体现以读促悟,感受人物形象。

课堂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小组合作分角色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

例如学习刘张的对话教学,李老师让让学生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角色体验,亲自感受刘备对人才的尊重人。再如教学第三段,李老师让学生读第三段,画出描写刘备的句子。接着屏幕出示:“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李老师重点点拨“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在这几个词上要加重语气,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之后又出示句子:“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李老师提问:第一个“轻轻”可以看出什么?第二个“轻轻”可以看出什么?“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恭敬地站是怎样站?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也就真正读懂了刘备的尊重人才、诚心诚意。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人物形象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后李老师又作了如下引导:此时的刘备好像渴了好久终于找到水那样,急切地想见到诸葛亮,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刘备——求贤若渴,接着进行小结:看,从这些直接描写刘备语言、动作与神态的语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刘备是一个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人。再次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再次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

李老师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做到自读自悟,通过文中的词句让学生在读书时感受书中人物的形象魅力,读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的教学更加有活力、有张力。

三、对文本的拓展缺乏广度。

语文教学不只是文本的教学,语文应放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情感的交流。资料的补充既是一种对文本的拓展,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李老师只是简略地向学生介绍了《三国演义》的基本资料,没有充分挖掘《三国演义》课程丰富的资料,缺少人物资料的补充,不利于学生立体的感受课文主人公的特点。

  以上几点是我观李长安老师的课堂教学引起的一些思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创造性活动,她体现着执教者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念的执着探索和追求,愿我们每一位从教者都能从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教语文,那么我们的课一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08:05 , Processed in 0.01603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