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课程改革,核心素养,职业规划》有感——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冀赛静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6 20:28: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课程改革,核心素养,职业规划——胡新懿

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冀赛静

                                         

今天聆听了胡新懿教授的视频报告,深深的被触动。胡教授把他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近年来收集到的来自全国各地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典型案例,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教学改革上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浓缩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给我们提供了一场内容丰富、信息全面,对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精彩报告。

听了胡新懿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刻的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必须改革。胡新懿教授的“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推进课程改革”、“学习实践,学习科学理论,改变课堂教学”、“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核心素质体系”、“调用多感官学习是最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观点都响应了国家新课改的建议,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我认为胡教授更是从学生角度,从家长角度,从社会角度出发,寻找课堂需要什么,学生应该要什么,教师该如何给予,如何引导,逐渐使学生学有所得,达到新课改要求。

在这次学习中,我体会最深的一个观点是“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即使学生的基础不好,但大部分学生是想学习的,这点可以从课上那一个个抬起的头,一双双看着黑板渴求知识的眼睛中看出来。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是现实国际重要教育理念之一,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教的学生在课堂上也比较沉闷,回答问题不积极,他们心里是有想法,有问题的,可是不会提出来,听之任之的学生居多。我想这就和老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从胡教授的讲座中我认识到,只是从知识的角度来了解学生,虽然很重要,但是不够全面,还应关注、了解学生的其他需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老师之间达成默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关注兴趣需求,激发情感动力。兴趣的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应是紧密配合,紧密联系的,应是很有趣味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一种情感动力。

第二、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愿望。在进行知识教学当中,从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可能会有些什么样的需求,老师要有一定的预见,并且把这种预见纳入到我们的备课过程中去,然后在课堂教育当中给予体现,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他们的知识需求的一种满足。

第三、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设置的问题情境要通过克服定势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四、关注认知误区,避免造成隐患。老师在教学中不要留给学生一个认知定式,一个认知误区,而要让他们觉得世界上的事情是变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死的。

第五、关注解决问题的需求,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老师设置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

第六、关注隐性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隐性需求,就是学生明明应该有这个需求,但是他就是说不出来这种需求,这个必须靠老师去发现,靠老师去预见,是很重要的。

听了胡教授的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胡教授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5 22:07 , Processed in 0.14940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