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生一个聪明、听话的孩子,没有哪位老师不希望带一个好班、教一群好学生。作为教师,虽然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且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学生。可事实上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很多教师发现,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去教,用的方式方法也对,可是学生却不听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没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心里不接受你、不认可你。要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前提是他信任你、认可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里面,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教师、认可教师。 下面就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尊重、信任是基础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才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的目的。 例如,在刚接班的第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对着全班同学说:“我只是了解过你们的家庭情况和大概的学习成绩,但没打听过你们以往的纪律情况,也就是说我不清楚你们哪一位同学是非常遵守纪律的,哪一位同学是经常逃课、旷课、迟到、早退的,我不想对个别同学有先入为主的坏印象。我希望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慢慢了解你们,我希望看到的、发现的都是你们的优点。希望你们好好表现,不要让老师失望!”自从这样说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的表现都很好,以至于一些老师反映某些学生以前惊人的违纪情况时,我心里都有些不相信。但我很清楚,同学们有这么好的表现,是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在尊重他们,是老师没有因为他们以往的违纪情况而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是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 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在开学之前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所有情况,包括他们的考勤情况、他们以前做过的错事、他们是不是一个听话的学生等等,这样才有利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也有利于明确重点教育对象。当然,对于情况特别恶劣的学生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真的公平吗,真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吗?其实很多问题学生并不是真的差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而是他们需要的仅仅就是你的尊重和信任。只要老师由心里自然而然地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从心里接受你的教育了。 (二)自然的问候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在校园里师生碰面的时候应该是学生向老师问好。可为什么就不能是老师向学生问好呢?其实,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老师不经意的一句问候会让学生感觉受到尊重,让他们暖在心头,会让老师在他们心里逐渐占据一定的地位。 二、做个有心人 谁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表扬,学生也如此,尤其是我们这里山区的学生,他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他们更渴望被关注、被表扬。作为班主任应该多点关注他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感情、生活上。这就需要班主任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够随时随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有段时间部分女同学爱美,指甲长得很长了都舍不得剪,我就凑到她们耳边小声地说了句:“指甲很长啦,容易带细菌,容易生病,你有空时剪一剪。”过了两天,她们真的都剪得干干净净,于是我又顺势表扬了她们,她们都觉得很开心。一个班集体,学生很多,每天在集体里面发生的事情更多。如果班主任是一个有心人,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从而能很好地教育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里。 三、挖掘学生优点,激发学习兴趣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都说明了每个人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共同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带着平光镜去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多挖掘学生的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因此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在师生关系中获得一种平等的主体意识,为融洽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巧妙应对“师生冲突”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师生发生冲突亦是难免的,在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教师若能巧妙地处理,就能快速走进学生的心里。有时候学生不尊重你,说一些难听的话,我们难免会火冒三丈。但我们作为老师没必要和学生斤斤计较,他们挖苦你不尊重你的时候,你不妨顺着她嘲笑一下自己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样既能巧妙地把矛盾冲突在笑声中化解,还能让你这位大度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因此,为了学生都能茁壮地成长,我们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每个有利时机,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捕捉其瞬间的心理变化;必须用心育人,给予学生尊重、信任、爱心、耐心、关心、关注、宽容,这样才能真正走入学生心灵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