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级管理新“手段”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16:14: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本学期开始,我根据我们班内每个学生的成绩、性格等综合各方面因素我把班级分成了10个学习互助小组。随着时间推移,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后,我发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竞争机制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建设。

首先,小组合作,使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建立责任感、使命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都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手段,通过班级的各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班级之间的常规评比中,我也制订了明确的小组任务,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处于一种齐心协力、不甘示弱的竞争状态中。班级内每天都由不同的班委成员负责班级常规中的几项评比,一周总结一次,由班长汇总所有的常规评比,按小组方式进行积分,比一比哪个小组一周下来得分最高,然后我会对一周的情况做更细致的总结。(注:凡个人扣分每周多于15分的,会通知家长。一个月下来,对得分最高的前10名的同学,我也会通知家长进行表扬;凡得分在学期末后20名的学生不能参加三好生的评比)一个月总结下来得分最高的小组将获得奖励。各个小组日常的各项活动情况,都能从班级量化记录表中的“综合评定”栏内看出,每周经过评价之后都会张贴于班级公示,对学生小组既是奖励又是促进,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意识,加强了组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

其次小组合作,解决了班级里的“老大难”问题

自从实行了量化考核之后,班级中一些“老大难”学生都意识到一点:一人违纪,牵连全组。于是他们常常想到自己的小组能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在绝大多数同学都具有积极上进、通力合作的心理的作用下,一些“老大难”的学生也开始能够积极的打扫卫生、甚至帮别人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慢慢的这些“老大难”学生心中也树立了“班级里有我,我心里有班级”的观念。小组合作,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

加强小组的建设,开展组间的评比,小组合作通过竞争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的意识,活跃了班级的群体活动,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性,同时对班级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效应。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28 00:33 , Processed in 0.0201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