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播种希望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班上有一名叫尹志博的男生,聪明,但是心智发育慢、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差。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上吃铅笔、吃橡皮、手中不停地摆弄东西、课堂上从不动笔写字、不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不穿外套就走出教室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我先找到接他放学的爸爸进行沟通。当我说到孩子吃橡皮的问题时,我问:“孩子吃橡皮的现象你发现没有?家里准备了多少块橡皮?他每天都吃橡皮,每天都会有新橡皮。”他的爸爸就很羞涩地低下了头说:“家里准备了一盒橡皮呢。”说完就拉着孩子匆匆地走了。本来想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找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再结合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管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想到沟通却戛然而止。通过分析我发现孩子的爸爸是一位不善于言表的人,对于孩子的问题也不愿和老师沟通。转而我和孩子的妈妈在微信上聊天,聊到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孩子的妈妈说,小时候还经常会有吃墙皮的现象,在幼儿园也是这些习惯问题在困扰着他,当时没有重视这些问题,只是觉得这可能是幼儿园养成的随性的习惯,等到升入一年级,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自然就会改正。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之后,妈妈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方案:如1.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养成回到家在规定时间内先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且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和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也培养了孩子的集中集中注意力的习惯。3.在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在行为习惯上进行教育,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或言行让孩子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志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可是他很喜欢画画,发现他的这一优点以后,我借着学校举行绘画比赛的机会,让他去参加绘画比赛。没想到他还真有模有样的练起来了,最后在绘画比赛中竟然还获得了一等奖。这让很多同学都有点吃惊,就连他自己也有些不敢相信。学校把绘画作品装裱到楼梯走廊内,每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就会害羞地笑了。起来。趁此机会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了尹志博,没想到他却不好意思了,我看到这个孩子羞涩而可爱笑容,更是对他充满了期望。后来,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告诉他绘画都可以获奖,学习习惯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要一天天的努力,会渐渐好起来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他慢慢的上课能做到双手叠放认真听讲了,偶尔还会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自从绘画比赛以后,同学们对尹志博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不再嘲笑他了,平时也会主动和他说话。于是我在班里和同学们谈话,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帮助尹志博,同学们听了以后,都表示愿意一起帮尹志博改掉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他的组长,简直成了他的贴身小秘书。此后,我就发现了大家的变化,尹志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同桌就会提醒他;作业不交时,也会有人不停催促他;还会时不时督促他订正错题。尹志博看到同学们对他的帮助,自己也变得积极起来。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有一天放学后,同学们都去教室外站队,尹志博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下节课上什么课?”我说:“孩子,已经放学了。”一连三天,每当放学的时候他都会问这个问题。后来我就回答他:“上语文课,在这里等着老师。”他看到其他同学出去站队自己也就悄悄出去站队了,第二天他又来问,我还是同样的回答,他意识到我说上语文课就是放学的意思了,后来再也没有问这样的问题。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同时还要从他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