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共育助孩子快乐成长 固河镇后坡小学 刘海霞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现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案例描述: 我班学生张金灿一天到晚总是马马虎虎,做事毛手毛脚,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品遗落在家里,作业有时也忘了做,要不就是遗漏题目;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磕磕碰碰,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明显的成效。 案例分析: 该生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絮的学习。再加上父母忙,也没时间管他。因而,使得父母和他缺乏沟通,父母对他的关爱也就非常少,他整天放学回家后,就和小伙伴在家随便玩耍,有时父母回家看见他在玩,或未完成作业(其实是不会做)就指责他,因而久而久之使得他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几点策略: 教育策略 1、 方法指导,同学互助结对子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还指导做完每一项作业后及时打钩并将作业放在一个专门的袋子中。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好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且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了这学生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该生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样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他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小朋友来提醒他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2、 及时与家长沟通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学生的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学生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原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方案:比如:(1)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2)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要先沟通,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3)在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在金钱方面的观念进行教育,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或言行让孩子明白,只有勤劳、诚实的孩子才受人喜欢。在学校中碰到孩子有没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确实是否真的是忘在家里或是其他原因没有完成,不让他的撒谎形成空间。 3、 以人为本,付出师爱,做好榜样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课堂上讲错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教育效果: 经过辅导,我发现该生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往,进步非常明显,他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他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他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他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他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他表扬,不约束他,现在作业能自觉完成,课堂上也能遵守纪律了。他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他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他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教育启示: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表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同时还要从他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 二、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关注孩子的个性,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案例:我们都清楚,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家庭社会携起手来,构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网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社会是育人的大环境。 我利用家访、电话、校讯通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校外动态,共同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和错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任风凯的爸妈希望他性格活泼,热情大方的和同学们相处,在校他很爱运动。操场是他最爱的地方。开放性器材栏上的每件东西他都可以一一的玩个遍,但是常常是哪里玩了哪里扔。他爱调皮,比如在排队集合的时候,大家喊着号子1/2/1一起往前走时,他会一蹦一跳往前走。站旁边的孩子就主动远离他,班上的一些事多数孩子和家长对他有意见,常常有孩子和家长向我反映他对小朋友动手,他的爸妈也常收到其他家长要求他调班或转校。 然而任风凯也有另外一面。有一次,任风凯玩石头砸了隔壁班上一名同学的头,当他看到闻讯赶来的妈妈一边忙着张罗送同学去医院,一边擦着眼泪跟同学家长道歉赔不是。任风凯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掉了下来,一会儿去拉下妈妈的手,一会儿去帮同学擦下脸,既悔恨交加又手足无措。还有一次,班上组织体检活动,任风凯一会儿帮助同学填表,一会儿帮助维持队伍秩序。通过家访,了解到任风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父母工作很忙,任风凯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奶奶照顾。一遇节假日,父母出于“补偿”考虑,都会带他外出旅游,参观展览或参加活动,以为只要他“开心就好”。所以任风凯思维活跃,性格外向,善良有爱心,但他不注重细节,不会与他人相处。 掌握了这些信息,为家校共育提供了针对性。一是帮助父母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收集一些育儿注意幼儿成长特点规律等知识。利用家校联系平台、校讯通等渠道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纠正日常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并每周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联系,共同商讨引导教育的方法。二是帮助大家调整对任风凯的视角。利用家长会、节日活动等时机,及时向全班同学和家长介绍任风凯的“另一面”。让大家认识一个“全面”的任风凯。在任风凯的生日那天,组织全班同学在放学时为他唱生日歌。三是加强日常培养锻炼。采取代表全班参加体育比赛、当班级旗手、维护活动秩序等办法,启发任风凯的自我教育,增强他的自信心。一段时间下来,任风凯只要发现班级图书角的课外书乱了,都会主动地把他收拾的非常整齐,时常在放学后主动留下来帮助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四是加强文化熏陶。把《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作为演讲的主要人物之一,征集《家风家训》重点让他来宣读自己的家风家训,并且做详细的讲解,培养班级相互关爱、团结向上的班风。 一个月下来,任风凯再也不是那个不受欢迎的小野马,被全票推选为“美言美行”的优秀学生。这个例子证明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儿童们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可见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 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学生日常生活之中一切细节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当前的家校共育刚刚起步,然而我相信只要我们真诚的付出,只要我们用心,在联系的过程之中多为学生、为家长、为我们的教育多做一件实事,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就如一根常青藤,永远青青,永远茂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