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阳光的班主任 固河镇中心小学 巩立云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孙学策、王文英、房建国、段慧民、郑丹娜、李迪等多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各位教育专家从班主任工作理念到方法和策略,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到教育法律和校园安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使我受益匪浅。 一、做一名阳光的老师,要充满激情,多才多艺。 阳光教师激情四射,温暖学生,照亮学生,给学生正能量。王文英老师做报告时她一直在笑,一直在展示着自己,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别人无可替代”。她与众不同的个性令人叹服。她极端爱美,不拘泥传统的师德形象,衣着打扮个性鲜明而时尚,她称学生为小弟小妹,凭实力与智慧,让自己成为学生敬佩的大姐。从当初的学生强烈要求转班到今天家长千方百计要把孩子放在她带的班,可谓经历了一个由哭到笑的过程。更令我们惊讶的是她的个人特长多达十余项:唱歌、写作、弹琴、舞蹈、健美操、古筝、指挥、服装设计、编织、美容美发,而这些都在她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使我强烈地感到自己素质的缺乏和发展的必要性。她时而幽默,时而深情,时而高亢,她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案例介绍了自己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她妙语连珠的谈吐,让我沉浸在她班级管理的故事之中,感受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心态,欣赏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才艺展示,分享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幸福!我默默告诉自己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学生和班级,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做一个阳光的班主任,这样学生才会更喜爱和信赖我! 二、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要善于学习,勤于动脑。 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的班主任段惠民老师从生活中感悟到了教育的智慧。他说教育就像种树,小树苗“受伤”了,种树人都会包扎处理,但有经验的种树人过后会常去看看,是否有调皮的小孩把包扎打开了,包扎是否松动了,需不需要加固。细心照顾之下,小树苗很快就会“康复”;而没有经验的种树人却从此置之不理,小树苗就吉凶难料了。他还讲述了他去马戏团看精彩的驯兽表演向驯兽师请教怎么训练的?他说:做班主任工作,就像农民种树,要用心,要有耐心,才会有收获。 ”每每看到生活中的现象他总是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那就是要学会感悟,在感悟生活中生成教育智慧。段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向与会的老师传授着他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和作为老师通过读书和生活获得的教育见解。段老师的许多名言至今让我回味:“只要每天改变一点点,每次改变一点,最后就会走向成功。”“要善于以教育的眼光观察生活。”“万物皆一理,隔行不隔山。”种树是一种生活,看马戏表演是生活,所以他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 三、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要潜移默化,静等花开。 全国优秀班主任来自北京垂杨柳小学的郑丹娜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不是出产同样的产品,而是培养有个性的人。郑老师认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教室的力量是全接纳,慢引导,她喜欢带着学生把教师布置的温馨充满生气,比如:栽盆花,养条鱼,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懂得要热爱生活,要能感受到教室里生命的涌动,从而培养他们尊重、热爱生命的情感。要把每个学生当成一个生命来对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学习的机器,要善于寻找心灵的入口,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心的接纳,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敝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对症下药”,使教育收到应有的效果。五指伸出,还有长有短,更何况是活生生的学生呢,我们为何又要对他们统一要求呢?为什么在有些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所谓”的自己的原则,而不放他们一马呢?得饶人处求饶人,还给另类学生一个艳阳天,也许他们给予我们的是另一种美、不一样的幸福。今后的班级管理中我将牢记教育就是一个潜移默化、静等花开的过程,只凭用心去浇灌,不计花开在何年。 四、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要善抓契机,巧妙建设。 被誉为“苏霍姆林斯基式女教师”的李迪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传授着宝贵的班级管理经验。我被她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吸引着,感动着。她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她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她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李老师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班主任智慧建设班集体的四个凝聚点:一纪律,二教师,三干部,四目标。她抓住一个个教育的契机,表扬表现好的孩子,使良好的班风像风一样无形中建立起来;她抓住无数个第一次,给孩子制定制度,防患于未然,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她抓住一个个案例,深入思考,找到突破口,处理得至善至美,令我心悦诚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为榜样,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和孩子、家长交流沟通,使自己的工作能够像李老师那样艺术起来。做一个善于抓重点、巧用法,不仅有爱心而且有头脑的智慧型班主任。 做好班主任需要用童心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一颗对待学生真诚坦然的心,去引领他们前进的方向,去尊重他们的人格,去启迪他们的心智,去培养他们的情趣,去锻炼他们的思维,去磨练他们的意志,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去宽容他们的“过失”……这些不但需要知识,需要激情,需要阳光!更需要智慧!需要方法!需要我们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如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闪过,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