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对待小学新生“不愿上学”的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19:23: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何对待小学新生“不愿上学”的问题

一连几年,我都在担任低年级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每年新生入学都会有这样“个别”学生:上课时间到了,学生还在学校门口或哭或闹与家长拉拉扯扯不进校门,家长们或者把孩子接走,或者硬“扛”进校门,或者被老师连哄带说“拽”进校门。面对新生中这些“个别”学生,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从老师到家长都认为孩子过几天就会适应。但是我们不能从思想上、态度上轻视学生这一现象,处理不当,重视不够,会影响孩子的学校生活质量,甚至是在孩子心灵留下“疤痕”。学生中出现这一现象的孩子,通过几年的观察这些孩子中女孩居多,性格内向,腼腆的居多。

我今年所教的一年级班级里,就有这样的一位小女孩。开学已经两周了,她每天还是哭哭啼啼,泪眼汪汪,一脸委屈的来上学,她就是属于被家长强硬送进来的一类。看着她可怜兮兮的眼神,我感觉不能继续配合家长让孩子硬呆在学校了,两周过去她还这样,说明孩子不是一般情况的闹情绪,耍性子。可是,看看家长急匆匆离去的背影,可以看出家长已经没耐心了。这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校生活,不喜欢与老师、同学交流?我的关心、帮助为什么对她不起作用呢?我要深入了解这个孩子了。处理学生的问题,面对他们要先关注情绪,后关注事情。我再次握着她的手,摸摸她的头,拿来纸巾为她擦干眼泪,告诉她老师知道她心里很难受,老师会帮助她。在每个人成长中,让一个人做事情需要有三大系统发挥作用:分别是情感支持系统、价值支持系统和求助支持系统。在一次次沟通后,她慢慢接受了老师的关心,我和她“亦师亦友”,这就有了情感支持系统;我让她帮助老师、班级做一些事情,她觉得自己对老师、同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这就有了价值支持系统。接下来,我就我再次深入孩子的心灵,寻找她不想上学的根源,启动孩子的求助支持系统,让孩子得到帮助,走出心结,快乐无忧的来上学。

人的一生与父母,特别是与母亲有三次节点性的“分离”分别是:1、生理性分离——断奶;2、心理性分离——12岁左右(父母边缘化,同伴归属感。);3、社会性分离——结婚。在与孩子深入谈话后,我发现孩子一提到母亲就反应特别大,有一次甚至和我哭喊“妈妈不要我了”,我与孩子母亲联系后,没有发现大问题,只是最近孩子的外祖父在外地住院,母亲去照顾,不在身边而已。孩子已经不是婴幼儿了,几天的分离,为什么震动这么大呢?孩子的母亲不在身边,父亲忙于工作。这个孩子还是每天被父亲强硬的送来,眼睛里有委屈,有恐慌,虽然跟着我进教室,但是孩子的情绪还是不在学校,心心念念要回家,嘟囔着“妈妈不要我了”。“妈妈不要我了”、 “妈妈不要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再次拨通孩子母亲的电话,我告诉孩子的母亲:孩子缺乏安全感,老是有被家长遗弃的恐慌,在校不能安心学习,请她回忆一些孩子从小到大成长的事情,帮助孩子找到症结。孩子母亲告诉我,没有特别不管孩子的事情,只是在孩子断奶的时候,让孩子住到了外祖母家里,孩子病了一场,再就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会说不要她了。听了家长的叙述我找到了问题所在,孩子不安的恐慌、不愿意上学来源于母亲对于她婴幼儿时期的不当“处置”。平时没有显现,后来孩子遇到母亲离开,照顾外祖父,她自己要上学接触新的环境,孩子的问题就爆发了。孩子的母亲说自己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也是这样的方式做的,但是孩子好好的,小女儿却不行。我告诉家长小女儿性格内向、腼腆,对待问题比较敏感,情感细腻、脆弱,这样的孩子安全感系数低,她需要被关注、被认可,这样才会越来越积极、乐观。对于这个孩子上学与母亲的分离,是她需要家长、老师重点帮助的重要节点,或者看作“断奶”期的延长。找到了问题所在,我特别“优待”了这个孩子,每天会让孩子与母亲通话,让孩子母亲说一些关心、安慰的话。从此之后,孩子来上学不再闹腾了,课间与母亲通话让她感受到了母亲就在她身边,她能安心学习了。

对于这个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处理期比较长,需要我持续较长时间的关注、重视。这就是班主任工作,面对有差异的孩子,面对不同的问题,要细心观察、不同处置,找到最佳切入点,给每个孩子适合的教育,适合关心,适合的管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2-1 12:42 , Processed in 0.0207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