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呵护稚嫩的根须,盛开教育之花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20:56: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有秩序的地走出教室。我也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批改一下日记了,希望在这节体育课上我可以把日记都批完。刚刚在心里计划完,班长匆匆走进来:“老师,小宁又和同学打起来了,鼻子都出血了。”“怎么又是他?唉……”
     小宁是班级一个新转入的学生,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他平日沉默寡言,课间常常躲在角落里,只顾自己一个人看书。性格也十分孤僻,行为散漫,个人行为习惯特别差,常常和班里同学打架。前不久刚和班里一学生打架,因为有个男孩调皮的拉了一下他的帽子,结果他很生气,挥手就是一拳。为什么他有如此偏激的表现呢?原来,他的父母在他六岁的时候离婚以后,他就和母亲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从小和父亲感情深厚的他怨恨妈妈使自己失去了父亲。在平时,两位在孩子面前不断地数落父亲的不是,讲孩子从此以后多么可怜、多么悲惨。每天放学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被别人欺负。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发现,他的内心十分痛苦,对爸爸是既恨又爱,想念爸爸又不敢和家里人说,他不愿意住在家中。在学校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卑感和自尊心都极强。因此,在学校里,他总觉得周围没有朋友,谁都无法信赖,谁得罪了他,他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打架。造成他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缺少真正能走入他内心的那种关心和理解,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缺乏与他的沟通。家庭变故已经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自我感觉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行为偏激。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
     我决心以行动去关心他,消除他偏激的心理。我找机会在下课后,单独找他谈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他喜欢读的书等。当谈及读书时,他显得特别激动,我也惊奇地发现,这孩子读了不少的书。于是我把曾经读的《藏獒》借给了他,希望他能学会书中所表达的宽容、以德服人。并告诉他:“看完了要给我讲讲,你看懂了什么,我家里还有好多书,都可以借给你看。”他听到我的这句话,很激动地点了点头。与此同时,我把他的情况告诉了他的妈妈,要求他们也配合,在我的劝说下,他们也愿意改换一种教育方法,也开始尝试着尊重他的看法,并让他和爸爸见面了。他的性格变的开朗大度了,与小朋友相处也比较融洽了。课余时,我也常常找他交流看书心得。在得知他始终对父母离异这件事耿耿于怀后,我又给他买了一套《手斧男孩》系列丛书,因为书中的小主人公也是生活在单亲家庭,我想这会让他产生共鸣的。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深深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看到最美的生命的花朵,就不能忽视那些深植在土壤中的细小的根须,没有这些根须,生命就会凋谢。就学生而言,这些根须就是他们稚嫩纯真的心灵!对教师而言,每一条细小的根须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2-1 10:49 , Processed in 0.02796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