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改进大会学习心得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5:24: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相应时代呼吁,使课堂更加和谐

李志刚校长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让课堂充满灵动》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的课堂是和谐的吗?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现象,“填鸭式”、“注入式”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课堂缺乏生命力、缺乏灵动,更谈不上“和谐互助”。

国家呼唤和谐社会,因为有了和谐,国家就会更加稳定,就会更加发展。同样,学校更需要和谐的课堂,因为,只有在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更能培育创新的学生,更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怎样让我的历史课堂绽放和谐的光芒呢?

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需要老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合作研究的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那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我们的教育先贤孔子曾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琢磨、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另外,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虽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平等探讨,完成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将有助于实现课堂氛围的和谐。

和谐是一种默契之美。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神通不可语达,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跳出书本知识,使课堂更具有人文性

汤卫红校长在报告中讲到学科核心素养问题,认为决定柱子高度的是“钢筋”而不是“水泥”,“钢筋”就是学科素养,要从书本知识的“灌输”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晚我就在思考,高中历史教学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哪些主要内容呢?

经过上网搜集整理,我知道其内容主要包括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崇德向善、知耻明礼的道德操守;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善待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关爱人类、面向世界的全球意识等六个方面。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朝着这样的人文精神培养的角度做重点的宣讲。因为,挖掘和利用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功能,既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符合高中生成长的需要。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说过:“历史教育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紧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让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心中的太阳,照亮前行的路。

三、进行教育反思,使课堂更具有生命力

郭富斌教授报告中的一段话让我感到震撼:

教室里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在杰出的教师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国家的传统,也能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

从教已经是十八年的我,不仅反思中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易中天曾这样谈中国的教育:

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也曾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照本宣科”将丰富的东西单调了,将深刻的东西浅薄了,将动人的东西枯燥了,将感人的东西冷漠了,将灵巧的东西机械了,将精妙的东西粗俗了。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内容,在“照本宣科”中成了冰冷僵化的文字符号,学生只能在了无兴趣中对这些文字符号死记硬背。

——李建华《这个道理并非人人都明白》

我在思考,理想的教育又应该是什么样的?

然后我在网上找到了答案:

第一层次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客观的人;

第二层次是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让他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有理性的人;

第三层次是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怎样使世界更美好,让他成为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人。

于是接下来我又思考,我要做什么样的老师呢?

肖川说:“完美的教学一定会使学生学有所获,甚至是喜出望外的收获。”“完美的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完美的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与乐观,对光明和美满的期待与渴求;能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情物理。”

杭州外国语学校特级历史教师朱建国说,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要努力:

为“当代的中国”培养人,培养具备社会“基本常识”和基础文明教养的能够自主命运的中国人;

为“世界的中国”培养人,培养在开放的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开拓创新的中国人;

为“未来的中国”培养人,培养能为全人类明道立法、制礼作乐的中国人。

总之,用力做只能合格,专心做才能优秀。

“课比天大”,据说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们的口头禅。被誉为总统人才摇篮的耶鲁大学教风严谨,教授们视课堂为生命。

一个教师视课堂为生命,首先是基于他心目中有鲜活生命的存在。课堂是有生命的,既是生命活力彰显的地方,也是哺育生命、激发生命内在潜力的所在。天地之间生命最宝贵,而课堂是润泽生命、成全生命的苗圃。当你心中有生命的存在,你就会把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留给课堂;当你尊重年轻的生命,你就会无比珍惜属于你、属于孩子们的每一堂课。

课堂是师生诗意栖息之地,也是师生精神寄托之所。视课堂为生命的老师,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课堂,对每一堂课用智、用情、用心,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师生共同的生命场,课堂才会焕发勃勃生机,放射出生命的熠熠光彩。

我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要做一位视课堂如生命的老师,让我的历史课堂绽放生命的溢彩。

最后我想以郭富斌教授报告中的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话题。

一名教师,往往从课堂上获得职业的自尊和自豪,感受到工作的重大意义,领悟到教育带来的伟大价值。

“课比天大”,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镌刻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课比天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2-1 05:29 , Processed in 0.0234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