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优质课堂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20:08: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们要孩子是为了什么?我在书里看到这样一个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新能力外,更具有生命的经历和生命的意义。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做好课堂教育,优质课堂是实现好教育的一个关键步骤。
       课堂是一个微型社会,它以教室为活动场所,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师生的情绪与效率,同时,我们又能从环境的好坏直接感觉到师生的素养。因此,要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完善学校的办公设施,精心设计教室的布局与装饰,完善教室的教学设备,这是硬环境的营造,另一个就是软环境的营造,让教师开阔眼界,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前沿的动态,凝聚课堂教学改革的激情,让教师深切感受到,何为优质课堂?
       何为优质课堂?一个完整的课堂如同一个完整的人一样,需要有正常的生理器官与结构。倘若缺乏其中一个部分,其他部分再优秀与出众,也无法长久的活下去。实现优质课堂,除了课堂本身的优质性,还要有学生反馈的优质性。因此,在听完各位专家讲解的优质课堂后,我认识到,一个完整的优秀课堂应同人一样有皮、骨、血液、心脏与肺。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一个独立于 社会之外的人,因此还有外界的评价。优质课堂也不例外,需要对课堂进行评价。
  即:
课堂的规范性——基础
课堂的专业性——生命
课堂的人文性——内涵
课堂的生态性——土壤
课堂的时效性——魂
      作为学科教师,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实现优质课堂的前提,包括强大的生命力量,多彩多姿世界和渊博知识,而我作为地理老师,以自身的能力素养,完全符合实现优质课堂的前提条件。
根据所听所得,结合自己上课的经验,具体如下:
      课堂的规范性——基础
    规范性是课堂的皮。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课堂规范性是优质课堂的基础!若要课堂优质,必先行为规范。课堂的规范性包含教师的规范和学生的规范两个部分。
     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没有规范或不遵规范,教学的随意性就会应运而生,导致教学出现严重的偏差,甚至造成严重的失误。做好课堂教学规范,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体现,在教案上体现。即于预设中做好生成,于生成中做好预设。就 我而言,我是一个生成性很强的人,这不是自我夸耀,而是一种自我批评。生成性太强往往导致预设性较弱,时常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偏离课堂之外,造成教学失误。课堂的规范性是教师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和细节意识的体现。对于学生而言,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规范的表达相应的学科内容与素养。
      课堂的专业性——生命
      专业性是学科的生命,是课堂之骨。课堂的专业性是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体现学科老师的基本素养。就地理学科而言,这门课只有我能上,并且上的精彩。其他老师不能上,或者照着书上。这就是地理学科老师的专业性。失去专业性,便如死读书一般,好似在喝一杯白开水,时间久了便倦了。地理学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教学理念:认识欣赏世界,感受理解世界,保护改变世界。
2. 地理教学内容:围绕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综合实践力等   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3. 地理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体验性,以及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考虑学生地理学情,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4. 地理教学理念和课堂理念要符合地理学科课程标准。
5. 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高度注重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正向调控和诱导、疏导。
      课堂的人文性——内涵
      人文性是课堂之血。地理科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科学,目之所及,皆是地理,地理是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结合。地理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明确对于学生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让课堂由于人文性的充盈而彰显人性的光辉和灵动,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得到充分激扬和张扬,生命的色彩变得恒远绚烂。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地理情趣,形成地理思维。
      课堂的生态性——土壤
      生态性是课堂之心和肺。生物圈2号告诉我们,良好的生态系统才能使人生存。良好的生态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在生态的学习环境中,才会有绿色的学习效果和结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通过一种幽默以及风趣的语言,一种欣赏以及和蔼的目光,一种亲切以及慈爱的神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以及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而使高中地理课堂能够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使高中学生处于一种愉快以及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进而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积极想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敞开心扉,放开想象,展现真正的精气神,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浓厚,学习的动力才会更充足。生态性是课堂之心和肺。这种环境最显著的特点是:开放包容、多元互存、资源共享、和谐共生、共同成长、同享成功。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营造生态的课堂环境,具体地讲,就是要做到:
1. 课堂开放:包括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式开放、思维方式开放、心灵放。
2. 课堂自由:课堂中的自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在参与学习小组、选择学习方式、独立思考、阅读表达、交流讨论、质疑对话、思考感悟、查漏补短等方面有选择权和决定权,有真正的空间和时间
3. 课堂平等:师生之间无贵贱无高低,人格无优劣,关系无远近,情感无亲疏。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的时效性——魂
       实效性是课堂的魂。优质结果不一定是优质课堂,但优质课堂一定会有优质结果,是否为优质课堂,需要用实效来衡量、来检测、来评价。课堂的实效性包括“实”和“效”两个方面:
1.地理课堂的“实”,包括实际、实在和实践。实际在于地理教育教学课程中,充分与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相结合,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要过度拓展,也不能不适当拓展。实在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的生活体验性,比如地球自转的现象,昼夜更替,学生充分体验。并且多采用归纳法,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实践在于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
2.地理课堂的“效”,包括效果、效率和效益。效果是课堂的完成度,需要师生相互配合,一起努力。效率是课堂完成的速度,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效率的提升。根据戴尔经验之塔,观察的经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的知识。效益是通过课堂,学生能力的提升,是知识忘记之后,保留下来的东西。
      好的课堂文化、好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需求,更是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追求和支撑。总而言之,优质课堂是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课堂。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17 22:30 , Processed in 0.01682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