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cay0045 于 2018-12-1 23:22 编辑
作为一名刚刚任职三个月的新教师以及参加了这次的新教师培训,让我意识到体会教师的幸福感是作为一名教师能够享受自己的职业最重要的。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而我们教师这个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因为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 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我们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中,职业幸福感在不断下降,职业的倦怠感也在逐渐增强。从最近的新闻报道中看到很多关于教师这个行业的信息,大多数的都是对这个职业的抱怨,现如今的学生受社会的影响很大,在学校里就已经沾染了很浓的社会气息,再而就是有很多的学生家长不理解、不配合老师的工作,某些家长甚至还会和老师唱反调,以及其他很多很多的问题都造成现如今教师对自己这个职业的厌倦,经常抱怨工作太辛苦,精神很疲惫,付出的多,得到的报酬却很低,缺少幸福感。
尽管现实不尽如人意,但依旧有很多教师默默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着,也体会属于自己的“幸福”。在某处看到一中学的一位学生想在教师节送给老师礼物,但是一直想不到送什么礼物好,于是去问老师:“教师节您希望收到什么礼物?”老师说道:“最好的礼物是在将来,请你现在就开始准备,等你长大并对社会有贡献后再送给我。” 有关专家指出幸福是教师自己需要也是教育所需要的,因为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因此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任需要做很多实际工作才能让所有的教师都有职业幸福感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一位教师说:“谁来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指数?靠政府、靠社会、靠自己。我们的教师也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追求幸福。” 如果教师是从内心深处喜欢自己的工作,将之当作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来追求时,而不是将之作为自己获得其他方面——稳定的收入、长时间的休息、较高的社会地位等等时,就会在工作中更为全身心地投入,具有较好的敬业态度与钻研精神,从而教学业绩可能就会更好,就越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得到同事和学校领导的肯定以及学生家长的配合,因而工作起来越发得心应手,形成良性循环,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幸福。 其次是教师个人对幸福的体验程度。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从事某一职业的幸福感,这与他本人对幸福的体验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在外部环境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不同的老师对自己职业的“享受”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人对幸福的体验程度不同。一个具有较高幸福体验度的教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工作投入。如果要很好地体验某一工作的幸福感,必须实质性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二是注意反思。教师的职业幸福实际上不是外界给予的,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的体验。在日常忙碌的工作中,如果不进行反思,只是一味地行动的话,就不能从精神的角度来体验对工作的感受。三是关注细节。教师天天走上同样的讲台,面对同样的几十张面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这个角度而言日常工作也是比较枯燥和繁琐的。但是,在这种日常的工作中,教师面对的对象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几十名学生,他们在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各不一样,但是他们每天都在变化和进步着,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处处渗透着有很多足以让教师感动、欣慰和幸福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教师如果不去有心注意的话,就会被日常琐事所淹没。
最后就是教师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如何理解什么是幸福,这也影响幸福感的获得。有的教师认为,高待遇、受别人尊敬、工作稳定等方面是一种幸福,而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成长、师生之间融洽的感情就是一种幸福。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方面也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有丰厚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工作环境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没有或少有幸福感,而另外一些教师在没有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却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验到幸福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