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康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6:2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教育(包括兴趣培养、思维训练、能力提高、意志锻炼、性格养成、情感增进、社会性发展等)的范畴,旨在通过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能力、气质等心理品质,提高心理机能,发挥心里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在我国,一般将心理健康教育划分为道德教育的范畴,受德育的培养目标与任务的引导。与政治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并列。不可否认,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离不开个体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活动与交往,它们共同构成了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的主体内容,人的道德品质教育亦涵盖其中。但是,从德育、智育、体育等的划分视角来看,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育的共同努力,仅仅将之归结为德育的培养目标与任务是不妥当的。从个性心理品质与人的道德品质的关系来看,人的道德品质应当是个体心理品质中具有价值判断义的部分,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中处于核心地位。但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而言,德育应是个性心理教育的部分。在个性发展中,德育具有定向、合理的建构和心理保健作用。
因此,弄清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德育实践的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的落实。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德育的任务、内容只考虑社会的需要,把培养个性也社会的要求对立起来,忽视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事实不能脱离社会,它有赖于各育的共同努力;同时,不能把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都归因于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把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中,把诸如自尊自爱、自强自制、坚毅勇敢、豁达宽容、乐观向上等个性品质的培养与社会意识、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以道德来取代心理健康教育,或者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道德教育。
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及家长的期望过高等,中小学生的压力加大,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加重,从而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进一步的精细化、深入化,并且应该贯彻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的方方面面去,对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9 02:27 , Processed in 0.02350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