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焕发于整体性构建的英语教学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5:5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多年前,一位美籍英语教学法老师授课时说过这么一句话:“WE ARE NOT ONLY TEACHING ENGLISH.WE ARE TEACHING THE STUDENTS(我们不仅仅在教英语,我们是在教学生。)”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年后,我争取成了“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的一员。“新基础教育”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其中包涵着丰富的涵义,最关键的是从生命的高度看日常的教学工作,视课堂教学为师生人生历程的一段重要经历。基于这个观点,我们英语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不能仅仅只考虑诸如词汇、句型、语法、话题等英语语言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心目中要关注活生生的人。关注学生,顾及他们多方面的发展,考虑如何让课堂教学成为自己与学生们共同度过的不可重复的一段人生经历,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割裂的精致教学不能激活课堂
      在实验初始阶段,往往会感觉学了“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不能用于实际,课堂的活力不那么容易唤起。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缺乏对教学各个要素及其联系的整体思考,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时有一些盲目,缺乏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的整合;多集中于微观层次的具体教学策略研究,忽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往往割裂地考虑教师或学生的活动,只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缺乏对学生的考虑,或相反的考虑。我向叶澜教授提供的第一节研究课就是这样的典型。
      那堂课的内容是复习一般过去时态。我做的准备非常充分。课堂上使用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实物投影、道具、实物等教学用具;运用的英语教学法有听说法、情景法、交际法等;课堂活动形式也丰富,有个人活动、俩俩活动、四人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分组竞赛等;教学的重点也很突出,听、说、读、写都围绕着课文的几个句型来进行。教学设计十分精细:什么环节使用什么教学用具,运用什么教学法,采取什么策略组织教学。我当时刚从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归来,满以为,这堂课再次也次不到哪儿。但是,实际上课时的情境令人大失所望:学生练习、活动的量的确是够多的,但没有生气;整堂课学生都在练,疲惫不堪;来自海南省各县市听课老师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打哈欠;由于准备内容太多,上课超时,最后在叶澜教授的要求下才下课。
      当时我懵了,怎么也搞不清楚这堂课为什么这么失败。这倒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彻底自我反思的机会。解剖分析之下我认识到了造成课堂僵化的几个致命因素:
      (1)机械的句型操练硬是将鲜活的语言变死了;
      (2)学生所说所用的英语都是按照教材的套路被老师牵引出来的,没有几句是他们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在这种机械牵制下,硬是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从其生命历程中剥离出来;
      (3)虽然课堂练习活动不少,但各个环节之间缺乏联系;
      (4)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没有整合,没有被合理地结构化;
      (5)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无效学习状态不做调整,一心想着怎么按教学设计把课上完。
      第一次研究课的失败是我进入“新基础教育”的起步,教学失败带来的教训使我深刻体会到,局部的精致不是好的教学设计,它会僵化课堂。我注意到“新基础教育”提出的“长程两段设计”理论。依我的理解,这里体现的就是整体观,教学活动必须具有有机的整体性的特点。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实验中,我尽量避免犯类似的错误,不断摸索,设法让课堂活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明显呈上升态势。具体表现为:课堂上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思维活跃,课后质疑增多,课前“俩俩对话”及“一分钟演讲”涉及内容的范围日趋广泛,自学能力明显提高。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实验八个月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实验班整体学习成绩每个学期都上一个台阶,考试平均分排名由初一入学全年级五个班的倒数第一名逐渐上升到年级第一名。
        我的体会是,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非常重要。整体观强调综合性,视课堂各种要素为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将各种要素相互结合,构成生动学习的空间;整体观强调包含性,视教学过程每个环节为这节课的一个局部,视每节课为整个教学单元或者教学长段中的一个局部。
二、综合构建课堂学习的立体空
      我一直深信:English learning is fun!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英语学习是快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学生才有可能对英语学习长时间地保持热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在课堂上产生有效互动,有了有效互动,才可能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活力。教育的生命性依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再创造:综合构建学习内容和方式,形成立体的动态的学习空间。
      在学习内容上,我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使学习的信息量流通扩展。在分析课本教材,理出重点、难点之后,便考虑如何对它进行补充和修改,一方面,将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训练;另一方面,选择相关的鲜活的内容充实课堂,使它变得更有趣,更能够吸引学生。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熟悉他们喜闻乐见的话题,比如,在课堂上与他们一起议论流行歌曲、集体生日、球星歌星等等,容易让学生自然活跃地投入学习。这一切交谈,都是教学活动的构成成分,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往往只有“精细输入”和“训练式输出”,略去了“粗略输入”和“交际式输出”。由于打开了教材课文的界限,引入了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我可以让学生在自然的交际过程中,将“精细输入”与“粗略输入”结合起来,渗透性地学习和训练。
      我觉得,渗透性教学词汇和语法能够使语言学习变得有意义。用传统的方法教词汇,往往是老师拼死拼活地讲,学生听得打瞌睡。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这几年“新基础教育”的实验研究,我逐渐形成了渗透教词汇和语法的教学风格,即在课堂中为词汇或语法的教学先创设某种情境,然后在情境中跟学生展开真实的对话,在语境中呈现生词、句型和语法。这样教的优点在于没有明显的痕迹,它可以渗透、溶解于课堂中师生的英语交际活动。在这种交际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而且,师生的情感可以得到交流。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形式也可以恰到好处地呈现于语篇之中,准确而自然地为师生的交流服务。
      多媒体是我教学的有力助手,借助多媒体可以形成立体的教学空间。初中生知识面广,视野比较开阔,多媒体手段能够将远离我们生活环境的情景呈现于课堂,诱发学生参与议论,有助于形成课堂的互动。尤其是在讲授新课时,多媒体的作用远比图片、简笔画、实物或其他的辅助手段的综合效果更好。我设法在课堂形成了视听同步的空间,让多媒体伴随着教学过程自然运行:随着教师指令,随着生词句的被发现,屏幕上呈现出书面语,加强学生对陌生英语词句的印象;随着话题的展开,屏幕呈现相关情景衬托氛围,以引导学生想像和形成对话。
      活动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构成整体和动态性的学习空间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注意不让功能一样的活动重复出现,尽可能交错使用各种媒体手段;让学生活动形式相互轮换、点面结合。一般由面到点,必要时再由点到面;听、说、读、写活动不截然分开,听的时候可以有说的练习,说的内容与听的东西紧密关联。听,说、读,写的变换是活动的自然需要,而不是分裂开来的机械训练。比如,初接触新课时,主要是接触生词句,听、读、说就多一些,需要自编语段叙述时,可以通过写来帮助整理说的思路。
      教师始终是教学灵活的组织者和学生交流的伙伴。教师在不同场合行使着教的责任:引导学习,纠正错误,巡回指点……随时准备帮助学生。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自然的交流方式非常重要。我尽量用各种不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以不同表情和语气应和着学生的表达,这为学生应用英语自然交流提供了示范,更是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形成热烈的互动性学习气氛的关键。例如:
      生:1 want to talk about WuzhiMountain(五指山).It's neither very tall nor very large,but it's the highest mountainin Hainan.There are a lot of kinds of trees and plants it.But I don't know all their names.
      师:How do you know that?
      生:I have been there once.It's really nice.
      师:Oh,you are lucky.
      生:Yes.But l am ……was very sorry to see that many waste that things had been left there by visitors.
      师:Oh,what did you do then?
      生:I collected some of them and took them to the foot of it.
      师:Great,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生:Thank you.But I hope that everyone Can help to fight the pollution,and new visitors don't drop their rubbish there any more.
      师:(面对全班)Class,do you think so?
      生群体:Yes.
三、整合推进教学过程
      整体性不仅表现在课堂各因素的整合,更体现在教学各环节的整合。只有教学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整体,教学过程才会流畅,课堂才可能活起来。为此,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形成这样的特点:上一个环节要为下一个环节服务,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延伸、提高。
      前一个环节相对后一环节,一般具有热身、激发兴趣、铺垫、形成切入点等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往往也是结合而成的,每一个环节在语言学习方面必须起一定的作用,环节之间才可能衔接起来。比如,教学开始的热身活动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我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伴随着多媒体画面聊天,边聊边渗透生词学习,聊天完毕,学生基本掌握了生词,做好了进一步学习的准备。有的时候,热身展开一个有趣的话题,谈话内容既发散开去形成议论,又切合课文的主题。以THEENGLISHLANGUAGE一课为例,这堂课的主题讲的是英语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我知道班里有许多学生都喜欢英语歌曲,这比较容易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在这节课的开始,我引导学生谈论英语歌曲,学生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情感,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导入课文学习。
      师:Well,class.Just now lplayed an English song for you.Do you like English songs?
      生:Yes.
      师:Do you often listen to English songs?
      生:Yes.
      师:1 1ike listening to Eng1ish songs,too.But l don't have much time to listen to them.The name of the song played just now is Yesterday Once More.DoYou like this song?Or do you like other English songs? Who is your facourite singer? What kind of English songs do you like best? I would like you to have a free talk about these questions in your small groups.Then one of you from each group will make a reporr.(教师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自由交谈的题目:“FreeTalk:English Songs”。  学生在三人或四人小组内自由就以上题目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随机到不同小组旁听。)
(小组讨论结束后,几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发言。)
      生A:I like sad songs.
      师:Oh,why?Why do you like sad songs?
      生A:1 1ike sad songs because CelineDiOn(席琳·迫翁)is my favourite singer.1 1ike her songs very much.Just like My Head Will GO On.And another song of hers is You Are My Angel.
      生:Yes.
      师:You Are My Angel and My Head Will GO On. Do you know this songs,My Head Will GO On,class?
      生:Yes.
      师:It’s from the film Titanic(泰坦尼克号),right?
      生:Yes.
      师:How about Simon.
      生B:I prefer pop songs.
      师:Pop songs? Can you tell me why?
      生B:Yes.I think pop music is more interesdng.And they can make me hppy and excited.
      师:Oh,1 think you study very hard everyday and you think that pop songs can make you happy and excited!(教师故作高兴、激动状)(全班同学笑)
      师:And how about you,Sear?
      生C:1 1ike slow songs,When I am very tired I usually like to slow songs.They help me to relax and keep quiet.
      师:That’s true.Slow songs can make us quiet.Well,class.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English songs.And today we are going to 1eam something about EngliSh,too.It’s Lesson62,the English language.  (教师点击课件,屏幕中出现:Lesson 62,the English language.)You know,we are now leaming English.Bu why do we have  leam English?Why don't we learn Japallese,Or Russian,Or indian Or maybe any other kind Of foreign language? That's the question we are going to answer today.So would you please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me?
  (教师点击课件,播放新课内容。由此,完成了由热身活动环节到新课呈现环节的转换。)
      后一个环节的活动是以前一个环节为基础的。它包含有前一个环节作用的内容,但不是前一环节的重复。它的活动层次要比上一个环节高一点,但又不能脱离上一个层次为学生所建立的能力水平。环节的提升立足于对学生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是进一步的机械操练,而是让学生在前一环节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创造。并且,这种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任务是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准备。
      不同情形下需要不同的提升环节的思考,并且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节律和活动形式的变化。比如,在谈话式的渗透性生词学习之后,我会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准备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内容。这时,学习任务从生词转向语篇,课堂活动形式由集体讨论转为个体自由活动,学生朗读、思考、叙述,并且可以动笔书写整理自己的叙述,为后面的讨论任务做准备。又如,在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展开关于这个话题的新的议论,如要求学生以家庭照片中另一个角色的口气来谈论家庭成员。
      环节之间的切换常常靠教师来穿针引线,整合成一个整体。我觉得,要使教学流畅,环节变换自然不露痕迹很重要。有时候需要设计一些过渡语,使教学活动能自然地由上一个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这样的课就会显得自然流畅,师生处于这样的课堂环境下会觉得很愉快,课堂学习气氛会生动。
      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老师在环节转换方面既要有预先的设计,更要关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可以借助课堂互动,提升下一个环节。甚至,一些来自学生的富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有可能使课堂的发展不按教师原有的设计进行,而需要老师做出临时的调整。我觉得,这是最见教师教学功力的,也是最难的。如何创设有利于“动态生成”的条件,如何灵活推进“动态生成”,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工作。


来源:《新基础教育》 作者:赵联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5:12 , Processed in 0.01754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