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文博”教育特色》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09:14: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文博”教育特色》

    今天观看了浦东新区昌邑小学开展“文博”教育的内容,让我不禁想起了前天观看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行知基地”的行知教育。这两个成功的案例,一个是资源丰富的城市重点学校,一个是白手起家的农村村办学校。他们取得了如此令人惊叹的成绩,这其中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第一,他们都很重视实践活动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无论是行知基地亲近自然的农业劳动体验,还是昌邑小学的社团学习活动、动手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等一系列的“文博教育活动”,特别是其“文博”教育教材的编写理念,无不是以孩子们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才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方式。

    第二,他们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教育活动的必备条件。昌邑小学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重点小学,它本身就具有很多资源,比如优秀的教师、相对充足的基础资源和大城市本身就具有的博物馆、社区等等。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给学校的教育活动增添动力和色彩。而行知小学最初的创建工作比较艰苦。但是他们很好的利用了身处乡村所带来的大自然的恩赐——土地和亲近自然万物的机会。而这个行知基地又为他们带来了与城市甚至是国际其他学校交流互访的机会。行知小学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把握住了这样的机会,所以他们也成功了。

    第三,这两所学校都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适应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昌邑小学以“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培植”的“文”和“博大的胸怀气概在年少时传承光大”的“博”,构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博教育”。这种深远博大的教育理念很符合其国际化大都市的重点小学这一实际情况。而且,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昌邑小学也十分注重让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够符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他们对于《走近青铜器》这本校本教材的编写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行知小学则继承了陶行知先生的“行知教育”理念,并且不断地吸收其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行知教育”。这种开放的不因循守旧的办学理念使得行知小学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人们眼中的好学校。

    当然,任何好的教育的建立、好的学校的创办,都离不开政府、校长、老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毕竟教育永远都是以人为本的。只有大家齐心、共同努力,才能克服资金、土地、时间、认知局限等等一系列的难题,为孩子们创建出更多美好、精彩的学校教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8:13 , Processed in 0.0259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