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细讲<弟子规>》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09:05: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学习《细讲<弟子规>》有感

      这几天学习了倪老师的《细讲<弟子规>》,我很有感触。我想起了季羡林老先生写下的《永久的悔》这篇文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不能等啊!没有最好的时机,时时皆可啊!

      同时,从倪老师的讲解中我也有些明白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因为在他们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没有人给他们画上“善”的内容,结果在他们接触社会之后,被“恶”的内容先占据了。这就像一件没有印染的白色衣服更容易染上污渍,而且不易被洗掉一样。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们呢?我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得到的体会是必须以家庭教育为支点,以学校教育为杠杆,以社会教育为助力。做到家长与老师齐心合力、以身作则,进而推动社会风气转变,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环境。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所接受的第一个也是贯穿其一生的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它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倪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一句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孩子们还处在“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他们会本能的模仿自己所看见的行为动作。倪老师提到的那个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小孩和在马来西亚看到的替父亲系鞋带的女孩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这两个例子一正一反,但都提醒我们,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止,并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予以正确的引导。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诸如女孩化妆,男孩子打架等等十分棘手教育问题。

      中国古人对家庭教育一向十分重视。尤其是家庭教育中的“孝道”。儒家以“孝道”作为“仁”的根本;自汉代以后,历代王朝皆以“孝道”作为治国的根本;很多有大智慧的人皆以“孝道”作为识人交友的底线标准。我们现在的一些很受欢迎的教育类电视节目,比如《超级保姆》《变形记》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下家庭教育缺失的严重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在其上添加再多的砖瓦,也只能得到“一座危楼”。甚至我们砖瓦加的越多,“楼”盖得越高,带来的不良后果也就越大。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做到家校联动。现在很多学校都在组织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学校。而《弟子规》中的道理、规范不仅适合儿童学习,也同样适合家长学习、使用。倪老师在讲解《弟子规》的时候,就谈到了很多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这些方法很适合作为家长学校的学习材料。而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就像有了支点的撬棒。家长和老师齐心合力,将阻挡孩子成长道路的顽石搬开,让孩子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8:36 , Processed in 0.01717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