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09:49: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喜欢听陶继新老师的报告,爱读陶老师的著作,用现在通俗的语言来说,我就是他的粉丝。

        一、让经典丰盈思想。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浩瀚的文化中,流传最为久远的是经典。经典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是历史的奠基与沉淀,是创新的先导与灵智,是人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它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可以培养人的素养,可以丰盈人的思想。陶老师说:“作为教师,应该是文化人,把经典文化内化为自己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是啊,就像韩愈所说的一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所承载的不仅是传授给学生无限的知识,要解答学生的疑惑,还要育人,培育完善人格的人。孔子也把育人放在首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教人要做像水一样有德行的人。由此可见,读经典的过程既是增长智慧的过程,更是修身养性的过程,特别是面对现今社会教育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背道而驰的事情后,教师的德行比能力更为重要,让经典化人已经不存有争议。经典内化的是人的修养,外显的是人的智慧。听陶老师的报告就像与经典同行,我时而跟着他徜徉在经典文化中尽享经典带给人的魅力,时而借经典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时而因经典而开启创造的灵感。我也在思考着身后的老师谈论的内容:“像他这样的人(陶继新)有几个,还是平常的人多。”她们的言外之意,自己无法达到大师一样的水平。是的,虽然大多数人只是沧海一粟,无法与大师、与优秀教师相比,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懈地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缩小一点与大师的差距。就如陶老师说的一样:“读高品位的书,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能有生命飞跃的感觉。特别是有些经典要反复诵,让文化安顿心灵。”他还举了一个与自己一起去济南的朋友的例子,去时,那个朋友比他的水平高,可20年后,他的学识涵养却是那个朋友所不能及的,原因就是陶老师时刻与经典交流,与大师对话。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如此,他们吸收的经典文化丰厚,有了根深蒂固的经典滋养,遇到急事时,自然会不惊波澜。今天聆听大师的经典报告虽然没有生命飞跃的感觉,也没听到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但我却感觉是在赏读高品位的书。过去自己一直在坚持着读书,苏霍姆林斯基、加德纳、魏书生、李镇西、陶继新等,他们的经典著作我百读不厌,他们的教育思想也在引领着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使我认识到了读书时还应该加以分析,盲目地迷信书本,生搬硬套,最多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或者就像邯郸学步一样,忘了根本。还叫我懂得了读书、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正所谓“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最好的备课。”陶继新老师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是啊,书读得多了,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以丰盈,品位得以提高,做起任何事来,自然如有神。尽管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每到关键时刻,也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浮躁、比吃穿、比购物、找借口的心理难以让读书取而代之。多么希望陶继新老师也能来我们这儿,用他婉婉道来、铿锵有力的讲演去激励更多的人,让时代的步伐里留有书的脚印,让时代的气息里飘有书的芬芳,让时代的脉搏里存有书的跳动。

        二、让名人鼓舞志气。

    陶老师在报告中举了数位国内的教育者因读书而不断走向成功的例子,这些例子丰润着我荒芜的心田,激励着我不断向前,也促使我规划着自己的人生。从陶老师的报告、文章我感受到:活着,就是为了学习。他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给自己的生命做个规划,为60岁做准备。60岁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辉煌生命的起点。”我们之所以渺小,之所以碌碌无为,就是因为没有像陶老师这样心里有目标,永远有打算,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充实的每一天。陶老师所讲的齐鲁名师史建筑让学生诵经典,才能用经典完成《廉蔺列传》的评说。他的故事告诉我:不仅教师要读经典,还要引导学生读。关于引导学生读经典的成功事例还有腹有诗书的苏静,她曾用8、9个月的时间就能培养学生作诗,现在有两周的时间便可以完成。短时间出高效率,这需要老师智慧地引领,还需要博学的老师的影响。他们的故事告诉我:自身需要加强的东西还有很多,学无止境。王崧舟老师诗意的淡定告诉我:博学使人谦逊,无知使人骄傲。还有张店文苑学校的化学老师张利平和创造读与写高质量与大数量的王立华,他们告诉了我: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整个报告会中,陶继新老师时而用典型的人物,生动的事例,感人的情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时而引经据典,感染人心,激人奋进,鼓舞志气。虽然很多事情、许多人物我都有所了解,但今天又一次听到,感觉却不一样。见贤思齐焉,他们给予了我很大的震撼,驱使着我努力缩小与之之间的差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更加优秀,前提是坚持去做,并让读书成为永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审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没有累,像陶老师一样除夕还在编辑部工作。成功人士的秘诀便是:因为喜欢而坚持,因为坚持而快乐。快乐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这次学习,我是带着很多阻拦而去的。第一,学校里没有派我去,第二丈夫不让我去。没人能体会我当时的心里,陶继新老师来到了滕州,可以说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坐几十分钟的车便能赶到,这是花钱难买到的经典文化大餐,我又怎能舍之?可有些人未必这样想,校长极力争取了名额,安排了5个教师去学习,可去的只有2位。我真的很感叹,那么好的学习机会,却因自己的“有事”而擦肩而过。我喜欢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去充实自己,听完报告我又在网上看了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的通知,真的很遗憾,为什么当时自己不自费去,那么多专家的课,且是自己喜欢的语文学科。这使我认识到:当机会向自己敲门时,不需要犹豫。有得必有失,我参加优质课评比和教导主任培训已经耽误了学生的课,再去又是四天,怎会果敢做出决定?没学是遗憾,那毕竟是不能复制的学习机会,但遗憾中也坚定了以后做事的判断,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唯恐多,则志不能达。

        三、让写思滋养生命。

    说到写思,我们或许会觉得困难,其实对于坚持的人来说,它不仅不难,且还是件快乐的事,特别是完成一篇满意的作品,更为幸福。 读书使人明智,写作使人清醒,思考使人深邃。只有读思写结合,才能使人有更快、更高、更大的发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思是与灵魂的发散交流,写是静思后的结晶。朱永新老师为了启发、催促老师们的读思写,专门开办了“新教师成功保险”公司,他的这种做法让人敬佩、赞叹!还有奏起写作欢乐乐章的黎志新、苦乐途中读写的高中生杨同杰、张店文苑学校的化学老师张利平和创造读与写的高质量大数量的王立华,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写与思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对教学工作的推动力。选择了教育这项事业,就要与书结伴,就要以写思为友,写是一种精神收藏,思可以获得真知灼见,写思并重可以滋养生命,净化神与灵。我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起如此爱写喜思,也许是自己多天努不出一篇心得时而下定了决心,也许是自己读到别人的成功事例时而激起的动力,也许是自己完成了较为满意的作品时而来了兴趣,也许是自己在坚持中品到了快乐时而养成了习惯。万事开头难,一旦喜欢上了便没有了恐惧。很幸福自己在这条路上一直继续着,哪怕自己写的东西不怎么精彩,但那是自己的原创,流露着我对教育的感知,倾吐着我对教育的爱恋,叙说着我对教育的情怀。工作之余,我努力把这种快乐通过博客传递给我的同事,以激起他们的兴趣,虽然现在还存有应付,虽然现在还只是完成任务,虽然现在还受功利性的影响,但我坚信不久的将来,只要有优秀的带动,他们都可以。我校的满忠静老师,外表朴素,一个地道的农村小学教师,可作品里的她却深藏万卷、思想细腻、文采斐然,常常令我自叹不如。她的作品激励着全校老师,带动着全校老师,也影响着全校老师。有这样优秀典型的引领,我们还惧怕什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5-1-16 15:47:45 |只看该作者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5-1-17 14:06:02 |只看该作者
给自己的生命做个规划,为60岁做准备。60岁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辉煌生命的起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5-2-8 18:49:3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5-2-15 20:31:52 |只看该作者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10-4 01:35 , Processed in 0.01739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