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5-1-28
- 最后登录
- 2015-10-8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80
- 精华
- 0
- 帖子
- 1

|
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在教与学的困惑中不断提高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弘德中学 闫雁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 海顿
八年了,作为商河县弘德中学的一名艺术教师,我经历了关注生存、关注自我、关注学生、形成自我教学风格的一系列过程。曾经豪迈,因为我做的是与灵魂有关的事;曾经困惑,因为有时候付出的与回报没有正相关;曾经想放弃,因为伤不起那颗将要瓦解的心。最后,才发现在做的一切已经成为了一种责任!才发现,阳光总在风雨后!感谢新课改,让我在教与学的困惑中不断提高!
艺术课程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验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往以知识技能为主线的教材格局,淡化了学科界限、学科体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综合学科的理念和学科融合的特点。对艺术课程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艺术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和旧的教学观念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而这对矛盾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依存。这就促使我们要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使用新的教学理念,使艺术课堂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一、语言——少说一点,留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我以为我的课讲的生动,学生爱听,就那么喜欢滔滔不绝,那么喜欢口若悬河。从毕加索到达芬奇、从结构素描到色彩渐变;更以为我讲的都是“知识”,都是“学问”学生不爱听也得听,听了还得记牢,因为“有用”。可是有时我很困惑,为什么那么重要而又那么简单的东西,我讲了那么多遍学生还是答错?“是笨”,“是不用心”,“是对牛弹琴”,于是我有了责怪学生的理由,但是,当我坐下来仔细想想时,我开始疑惑:我的口若悬河,学生真的喜欢吗?我的滔滔不绝,学生听了多少,记了多少呢?我自以为是的全盘讲解,是否挫伤了学生的兴趣?我毫无根据的大包大揽,是否使学生的很多能力退化?
我是带着这些令自己疑惑不解的疑问走上课改之路的,在新型的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我尝试着改变自己,我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了学生,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令我惊奇的是学生把它接过去时却没有丝毫的迟疑,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拥有这一权利的快乐。他们拿出自己最棒的状态,操起自己最棒的语言,谈论他们喜欢的艺术歌曲,商讨他们所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艺术情感。他们仿佛在用“语言”告诉我:老师,我们也很棒!他们仿佛在用行动告诉我:老师: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感谢课改,让我体会到了把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快乐!
二、教材——多想一点,灵活有效的使用教材
课改之前,我把教材当成了自己教学的范本,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一味地去“教教材”照本宣科、照文宣教。从没有想过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添加和处理。总觉得将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就万事大吉了。
课改之后,我大胆尝试,灵活使用教材,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教材教法。做到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
新课程下的艺术教材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学四个块面的有效连接,使学生得到独特而丰富的艺术感受与艺术修养。在教学中,这些目标并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在主线的铺垫下独立存在,而又融会贯通。教师拿到教材后一定要细心理解、仔细研究,才能灵活机动的处理教材。
2008年奥运会,我结合大的背景创设《标志设计》,主讲了奥运标志的发展史。学生非常喜欢,这节课非同凡响。教材的“死教”与“活教”全在教师自身的把握。也许,有时让自己多的一点“心动”再多一点“行动”,就会得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收获!增设内容的成功,不但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更能体现教师的平时素养与智慧的光芒! 好的增设内容不但不会削弱原教材,脱离原教材,反而能使教材更完善、更光彩、更有生命力!
感谢课改,让我在艺术这一舞台自由伸展,让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的锻炼与提高!
三、反思——勤记一点,让反思成为促进自己成长的一方良剂
刚开始,我对反思的概念很模糊,除了偶尔写点教学小结之外,我很少思考课堂中的得与失、对于错。甚至不知道反思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写。课程改革使我对反思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所谓反思就是:记成功之举、反“败笔”之处、思教学机智、想学生见解、写再教设计。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对已经上过的课堂进行有效的回顾和展望。
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到“甚知”,让我由衷的感到:在课改的这几年中我最大的收获莫过学会了反思。现在,每当上完课后,我都会在课后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这堂课这么轻松、快乐、学生热情高涨?为什么有时的课沉闷、呆板、学生死气沉沉?为什么这次作业学生画的如此“出彩”,而有时的作业却那么“糟糕”?想的多了,问的多了,写的多了,渐渐感到反思的确是促进自己成长的一方良剂。记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育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可见,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在一本教学专著中曾看到一段令我颇有感慨的话,文中所言:“教育重在反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反思要有“绝知此时能躬行”的手,要有“吾日三省与吾身”的心,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是呀,写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如果能够长期积累,相信我们一定会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感谢课改,让我在艺术课堂的教与学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或许,只有舍弃才是改变的开始,我们之所以走上课改之路,是为了赢取一个素质教育的未来,所以只有丢下那些传统教育的陈旧包袱,才能一路步履轻盈。但是,这条艺术之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的问题与困惑有待我们解决。
一个人的发展、成熟、都要经过一次次的痛苦和历练,再教与学相长的路上,必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等着我们去面对和解决。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着、实践着、努力着、付出着。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不足、重视不足,解决不足,相信跨过今天,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给教师的建议》作者:B.A.苏霍姆林斯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