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学习历史方法指导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先根据课标的要求找准方向,明确“三维目标”,即明确每节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这样在学习中才能有针对性、有方向性,而不是漫无目的乱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然而,要想使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史实中吸取知识营养,得到思想启蒙,还必须讲究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学会阅读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科书,它是老师教和同学学习历史课的主要依据,是同学们获取历史知识、认识祖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最主要的媒体和来源。如何阅读好历史教科书,应该是同学学习好历史课的关键。总的说,要学会阅读历史教科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本课与前后课的联系(不要就一课内容孤立地看一课内容),,把教科书连贯地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弄懂本课的内容。这种有联系地阅读一课教科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注意它与前边课文内容的因果关系,常常前边一课的内容是“因”,本课内容则是其“果”。另一种则是在教科书不同课之间所存在的某一种历史现象前后发展、变化的关系,也需要在阅读一课内容时瞻前顾后地予以注意,通过比较,可以理出线索,看到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如阅读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以及文化内容的课时,就都应该与以前读过的这一内容的课文联系起来,看一看本课所述的历史比以前有了什么新的发展和变化。这样读书,就一定会把历史融会贯通,真正地把一册教科书,通过一课一课地阅读而最后予以理解、掌握。 2、对一课而言,则要注意它内部几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把一课教科书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读。这些小标题,有的是体现一种历史的“并列”横向关系,如一些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内容的课都是这样。这几个小标题之间,就明显的是通过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它们的因果关系来表现这一课的中心主题的。同学们如果能够在读一课课文时,先把本课的大题目及其内部的几个小标题之间的这种关系弄清楚了,再阅读全课内容就不会感觉到杂乱无章,而会从内部的有机逻辑上,提纲挈领地把握住这一课的中心及其全部内容了。 3、要真正、细致地掌握每一个小标题的具体内容。包括这个小标题中讲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什么事或现象、提到的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或“纵向”先后关系或“横向”并列关系等,掌握这一个小标题所展示的历史知识及其内容结构。在掌握了以上这些史实的基础上,还要看一下该标题所包括的历史知识、所要表现的历史本质、规律或是评价、结论。阅读一个个小标题的关键是要做到“史论结合”,也就是说既要了解、弄清它所写的具体、生动的史实,又要阅读、思考,透过这些史实掌握历史本质、规律并作出评价、评论。“史论结合”是同学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历史教科书的重要方法。 (1)一课的各个部分。对于一课的题目,要注意它是对本课内容最概括的表述。课的题目即是本课的中心,因此,在学习与阅读该课内容时,都要时时心中有这个“题目”,并用它来统率全课的内容。对于一课当中的几个小标题,前边已经讲了,也要十分注意阅读,并以之为本课的“骨架”,把全课的内容联系起来。 (2)关于内容提要与提示部分,也应注意。这段文字一般包括对本课内容的简要说明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阅读每一课的这段文字,可以在上这一课之前,先对即将学习的这课有了大致的印象并且还带着几个未解的问题,这样听课、学习就会心中有数了,其效果也就会绝然不同于未读这段文字时的听课与学习;同时,在听完课后还可以再回过头来读一下这段“提要与提示”,并结合学习的内容,借以帮助自己提纲挈领、概要地掌握这一课的具体知识。 (3)正文部分是教科书每课的最主要部分,需要十分认真地阅读。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又分大字与小字两种形式。大字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要着力阅读;小字部分“不属于基本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阅读。但是,无论大小字,对于正文这部分阅读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a.扣住小标题,阅读和理解正文的文字。无论这个小标题下边的文字是多是少,是大字还是小字,同学们阅读时都要扣住这个小标题。这样,就不会有杂乱无章了。b.注意层次。无论是哪个小标题下边的内容文字都常常包含了几个层次,我们阅读时要注意把它理出来,甚至在书上用笔标出1、2、3……这样,就会条理清晰,而不是乱读一气了。 C.坚持史论结合,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依据这些史实而进行的分析、评价得出的结论。d.注意每一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或内容、、意义(或影响、评价)与时间、地点、人物这六个方面。它们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注意正文中这些要素就抓住了一个历史知识点的要点。 二、预习与听课 预习与听课是学好历史课的两个重要环节。预习是在上新课之前,先自己学习、阅读即将上的一节课的内容,目的是为听课作好准备。其方法即是上边讲过的“阅读教科书”的方法,但可以粗略一些,同时还要把阅读教科书中的问题、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或是在书上做记号),以备听课时更加注意留心听老师讲授,加以解决。预习肯定要用些时间,但是它对主动地而非被动地听课和整个学好历史课都是有益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况养成预习习惯,对同学们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还是大有好处的。 听课在学习历史课中是最关键的一环。老师对每堂课都作了认真准备,充分利用自己的学识,深入体会教科书的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同学们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去设计教学方法,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如教具),把一节课的内容组织好,然后上课采取讲述、讲解、向同学穿插提问题、组织同学读书或讨论,并有提问旧课、导入新课、巩固、小结新课、布置作业等环节,其目的是努力让同学掌握一节课的内容。所以,认真地听课,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会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为了学好、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较重要的方法就是记忆,只有记得越多越准,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会日积月累地不断增加,同时在生活中和自己今后的社会实践中也才能够随时信手拈来,将这些知识用上。 记忆历史知识,主要主要是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两种方法。机械记忆这是不能回避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历史知识中像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年代乃至月、日)、地点(包括相当于今天何地)、人物姓名、事件名称以及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历史制度的具体内容等,也常常是要“硬记”的。其实,就是机械记忆也不是没有一点方法和某些规律而只能去死记硬背的。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理解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 1.机械记忆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而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地乱记乱背。以历史人物为例,只需记住有重大历史贡献、对历史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同样,一个历史事件的经过也是要选择重点记忆。只需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经过。其他的过细经过则可以略而不记。关于文化方面的人物也是这样,往往只要记住什么时间(有的要求准确年代,有的只要求多少世纪,有的则只要求记住什么朝代),什么成就或著作及其贡献就可以了。 (2)条理性记忆,即把要记忆的历史知识尽量地给予条理化,而不可杂乱无章地乱记乱背。就一般历史事件而言记忆这个历史事件知识时,可以先把它分成“爆发原因”、“经过”、“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分条理地记忆历史知识,自然就不会杂乱无章,学习效率也会有较大提高。 2.理解记忆,是先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理解然后记忆,从而可以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这应该是记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方法。,理解记忆历史知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历史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前因与后果),记忆历史知识。 利用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记忆历史事件和史实发展的先后次序也有很大的帮助。假如对事件前因后果弄清楚了、理解了,记忆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史实的先后次序,是很容易的。 (2)注意区分历史的本质与现象,加强理解记忆。这样,把根本条件(原因)与造成这个原因的前提及由这个原因所导致的现象区别开来,再去记忆,就好记多了,也就不会把很多东西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硬背硬记,既费力还容易抓住次要的而忽视了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 四、复习 历史课特别需要复习这一学习环节,而且是重要的一环。复习对历史课来说,不仅仅是个巩固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的问题,同时也是使学习过的内容能够前后联系起来、加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并且从中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课的复习,一般说有对本节课的复习,即课后复习与做练习题;有对一个历史阶段或一单元的复习;也有总复习。无论哪种复习,方法都大致相同,即有老师的串讲、同学们自己还要阅读历史教科书和做相应的练习。就复习的具体做法讲,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 复习时,要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尽量加以条理化,这对于巩固记忆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最重要的是把已学习的历史知识串在一起,理出线索,不能就一课说一课,孤立地死记硬背,使整个历史在自己的脑中零乱无绪。以中国历史为例,大的“线”,可以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兴替;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开端到加深、到大大加深,直到彻底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细的具体的“线”则可以是某一个历史事件或某一个历史专题的“线”,如中国古代史可以从头到尾(明清时期)串一条农民战争的“线”;串一条民族关系的“线”;串一条统一与分裂的“线”;串一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确立到发展直到高度专制的“线”;串一条对外关系的“线”串一条经济发展的“线”;串一条文化的“线”;等。中国近代史则可以对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串一条“线”;对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分别各串一条“线”;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无产阶级产生、壮大串一条“线”;还可以专门对英、法、俄、日、美、德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分别串一条“线”,等等。在串“线”中,还包括对某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某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时期,如列举中国古代史上的某个朝代或中国近代史上某一重要历史阶段(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上的某一个大帝国统治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将其串起来等。 这样,在复习时把所学过的历史串成大的或小的“线”,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就会系统了;这样掌握的历史知识不但基本线索清晰,而且能够从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提高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历史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有效的记忆。 (2)复习中要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一些历史观点的认识,提高自己驾驭、掌握历史的能力,一定要摒除在复习中只是去单纯地死记硬背的弊病。我们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认识和理解一些历史,有理解地复习而不是只去硬记,这样才会把历史融会贯通,真正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