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树立主体地位 增强参与意识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0:00: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活动过程是否完整充分,态度是否积极、主动。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扬起主体能力,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一、把握主体方向,增强参与意识

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观念,就决定你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牢固树立起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才能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条件,适时引导学生参与。刚开始时,引导学生比较困难,教师要精心设疑,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生质疑,认真析疑等。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竞争加剧,说明到底是能力的竞争,这就要我们教师必须要有培养人才的紧迫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一般都是不被老师重视的边缘学生,但是他们自卑的同时内心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的产生。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只要老师提问,一个个都敛声屏气,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

  二、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参与兴趣

当前课堂教改的重要课题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例如机械制图这门课本身比较有教育趣味,直观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的特点,挖掘他们智能潜力,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环境中。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几何体的视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模型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营造氛围,引导主动参与

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的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老师快,比老师多,所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会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教学使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表现在不敢、不愿提出问题,还有的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就是课堂上主体的表现。那么怎样营造质疑问难的氛围呢?

1、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学生质疑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能够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因此首先要给学生机会,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当学生质疑时,老师要用信用的目光鼓励他们,以示对他所提问题很重视。如果学生提出问题不正确,教师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他勇敢提问的勇气。教师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的情境,加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指点质疑的途径,教给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不足,仅靠胆量的兴趣还发现不了实际问题。刚开始时,会提出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甚至明知故问。因此,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主导作用,适当诱导,向学生揭示寻找问题的角度,实现由扶到放的飞跃。 同时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解答,更不要轻于否定,要先让学生讨论、比较,从而发现问题,以便把握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只起引导,并在关键时启发点拨作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后质疑的积极性回更高,参与的面就广。

当然,在课堂上要注意有效调控,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发言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会体现出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6-2 10:35 , Processed in 0.01654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