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名师3b230 于 2015-7-16 19:55 编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课前预习。 语文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对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预习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准备。 二、课前预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一般孩子都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叶圣陶曾经说过:“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三、课前预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而且如果一个学生预习充分的话,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变快,课后复习的时间相应缩短.而且错题管理的时间也就缩短了,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又激发了学生新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四、课前预习还需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还不知道预习的好处,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教师要耐心指导,制定预习要求,传授预习的方法,久而久之,预习效果显现出来,学生的心态也会发生改变,由被动变为主动,习惯也会逐步养成。 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某些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某些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做好了语文课前预习,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而有效率的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