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变产生精彩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14:33: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名师3c28 于 2015-6-26 14:34 编辑

改变产生精彩

                  ---我的英语课改足迹

商河实验中学  翟杰

    算起来,在“春之雨”网站学习已一年有余。不知不觉中,在网络上学习专家的前沿教育思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感谢“春之雨”网站能邀请如此多的教育名家留下珍贵的教育见地,更感谢商河“三名”工程让我们有幸向专家“零距离”学习。

    一年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思考的过程。一年中,“改变”是我思考最多的一个词语。对于教学而言,改变就是课改。虽然很多老师仍认为课改离自己还很远,但课改还是踏着坚定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不容回避。其实,我最初也是这种退缩和畏惧的念头。毕竟自己教了好几年英语,相应的教学套路已经驾轻就熟,让我们进行转变无疑是对自己进行否定。但是,吴校长说过,全县都在搞课改、全省都在搞课改、全国都在搞课改。有句俗话是,如果大多数人都在做一件事,而我们属于少数不做这件事的,这就说明我们out了。我不是“非主流”人士,也不想做“奥特曼outman”(落伍人士)。所以,当课改来临时,我没有把课改当成小怪兽,而是把课改当成一次挑战,我逼着自己去查找不足,逼着自己去否定自认为做的还不错的方面。渐渐的,我基本完成了对课改从“无从下手”到“解放思想”,再到“思考研究”,最后到“教育实践”的转变。我有幸设计并呈现了两节“课改研讨课”,老师们的评价和学生们的反馈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改变产生精彩。那么,如何改变就是一个需要恒久探讨的话题,今天,我就自己在英语课改中的几点“变法”与老师们交流一下。

一、我课改的第一个“变法”是“改变备课,整合教材”。

本学期,我开始教授新版的《新目标英语》,教材虽然更加贴近生活,但是教材内容有些散乱,孩子们不容易形成明晰的思路。借着研讨课的东风,我进行了以下“整合教材”的尝试。

1.在新授Unit4短文时,我将里面出现的两姐妹和相关的词组进行提取,课堂开始的5分钟复习环节,看似是复习原来的单词(chair,books,modelplane,keys,schoolbag),其实是加上了物主代词或者介词词组,变化为“Kate’s books, Gina’s keys, under the chair,t he white model plane, inthe schoolbag,”这样,复习环节和新授环节进行整合展示,能够浓缩课堂内容,减轻孩子们学短文的难度,增强他们的理解力。

2.在讲授本节课的语法环节时,我在反复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自己探索英语语法呢?原本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十二三岁的孩子几乎无法自学第二语言,必须要有老师详细的讲解和引导。但是,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大屏幕上的一句话,叫做“伟大的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所以,任何知识都贵在引导,当我们引导到位了,学生们的思维也就水到渠成了。于是,我把整个短文中出现的四个新知识点,用例句或者对比的形式呈现。然后让他们小组讨论出问题结果。如,呈现出两个句子I have a pen and the pen is blue. I am a girl but Tom is a boy.请分析句子中“and”与“but”的不同之处 ,并小组总结:and 表示前后______, but 表示前后______。同时完成完成下列题目:Linda is tidy ____her brother isn’t.I have a pen ____ a schoolbag.

3.在讲授Unit4的复习课时,我改变了枯燥的复习套路,将复习内容整合为一个闯关游戏,叫做“闯五关,得高分”。这5关为“单词关、语法关、阅读关、听力关、写作关”。学校反复强调我们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所以,我将课本的原文进行整合,将基础知识融合到每个环节中。如,我将短文转化为“思维导图”,让学生们通过划分段落、找中心句、换人称转述等方式进行深化记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再如,我将课本中的对话转化为“听力训练”,在对话中提取可用的内容,转化为听力选择题,学生不仅复习了对话内容,还学会了听力技巧,为当时第一次的听力考试做好了准备。其余四关我也都将答题技巧取名为“得分法宝“,告诉学生,要想过关,必须要用法宝。比如,语法要找准线索,听力要学会对比差异点,阅读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反复琢磨等。这样,一节课的复习时间里,我不仅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全部整合出来,还把考试技巧整合进了学案和闯关训练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练”能力全都得到了训练。

当然,教材的整合需要精心备课,容不得生搬硬套,要把知识点活灵活现并无声地融合起来,让学生们脑中形成一套体系。

二、我课改的第二个“变法”是“改变上课氛围,努力打造动静相宜的英语课堂”。

在座有很多在我们风华二班听过课的老师,如果请您用几个词来形容我们2班的上课氛围,您可能会选择活跃、积极、自信。然而,经常给我们班上课的老师应该会选择“活跃过度、自信爆棚、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也就是说,在我们2班上课,您可能会很快乐,也可能会很痛苦。因为学生们的阳光性格有利于课程教授,但是任何事过了度就容易失控,孩子们的过度显摆也可能让老师们“跑偏”。有的老师可能说我要求太高,这样积极配合老师不正是英语公开课追求的效果么?但是经过反思,我发现,这样的英语课堂缺失真正的智慧共享,学生表面的疯狂和热情难以掩盖知识的匮乏。当然,束缚得过于安静也容易产生枯燥感,所以,“活跃”的环节也不可缺失。于是,动静相宜的英语课堂是我追求的目标。

1.在这两次研讨课中,我首先着重设计了几个能让学生静下来的环节。比如,语法环节、听力环节、单词环节、阅读环节,写作环节都要求他们保持安静,得出答案的同学也要安静地举手示意,不要影响速度慢、思维慢的同学。也就是做到:做题时安静,思考时安静、举手时安静。我认为,一节课只有大部分时候安静了,才会有思考、有进步。

2.活跃环节不可或缺。在讲授Unit4的短文时,我呈现了几个单词的例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单词的用法。比如,在讲解“tidy”,时,用了两个例句“he is tidy.This is a tidyroom.”让学生讨论推断出形容词的用法,一般用在be动词之后或者名词之前。小组讨论难点,可以解放他们的思想和舌头,让他们能自由表达所思所想,这样产生思维的碰撞,容易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3.再就是,我认为,学生亲手操作、亲自体验的才是真正掌握的。正如语言学家富兰克林说过的,Tell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 (告诉我,我会忘记;可演示给我,我可能会记住;但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理解了。)前年去青春六班听我的公开课的老师应该还记得,当时我讲授“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也就是关于如何制作香蕉奶昔的那个单元。我把家里能用的水果、蔬菜、调料、厨具、搅拌机都拿来了,让学生们一边学英语一边学做厨师。一节课,我们做了两盘沙拉、三个汉堡包、和四杯奶昔。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英语是生活的好帮手。学好英语,是一件乐事。

    在研讨课中,有一个短文需要学生背熟。我教过学生很多记忆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图片记忆法。通过视觉观察和图片刺激来帮助记忆。但是,这一个短文旁恰恰没有图片。于是,我又有了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新点子。我给每个组发了一座房子、几件家具!当然而来,不是真实的。我其实是在学案上画了一所空荡荡的房子,并且给每个小组短文里面出现的家具的图片,让学生们提前剪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让学生们在理解短文大意之后,合上课本,将两姐妹的物品按照短文内容还原到图片中,一起合作重新装饰好姐妹俩的房间。这样,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也在大脑中重现了课文内容,大大帮助他们解决了“背课文难”的难题。估计过上多少年,他们也会怀念一起“装修房子”的快乐时光!

    现在,“风华二班”教室的正前方有16个大字,“静中有竞,静中求进,收放有度,动静相宜”,这不仅是我对学生们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上课的要求。作为我和他们共勉的16字,我希望能与学生们共同打造出真正实现智慧共享、动静相宜的课堂。

    我认为,课改是一条改变的路,也是我们教学前进的出路。我希望能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与孩子们打造更多的精彩。我更加期待,看到老师们将更多课改的精彩呈现出来,让我们智慧共享,共同进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5-9-21 14:55:29 |只看该作者
我来看看我写的东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5-10-20 18:28:52 |只看该作者
翟老师勇于实践,值得我们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4:54 , Processed in 0.0232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