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思维定势的盒子 ——听朱善萍老师报告体会 报告关键词:新与旧的糅合——建构主义的核心要素;活动理论VS建构主义;重过程、重原因、重结果;建立学生头脑中的概念系统和逻辑结构;学生的能动性与语言习得的重复性;适宜的情境脉络;知识习得的运思+运演+抽象;课堂的互动性;规划策略的系统化、工程化、自动化、综合化;教学内容结构化和条块化;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途径多元化;学习动力与智力因素;测试与评价的杠杆作用;跳出思维定势的盒子 通过听朱善萍老师的报告让我体会到,人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心理水平之上,而应该想办法去突破。作为肩负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思维一直停留在过去的基础上,要多想想教学的方法,不轻易说没办法。 任何工作都会出现职业压力和倦怠的时候,我们也不可能要求一个人永远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要想自己的工作成绩有所进步,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信念,即想办法使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摆脱思维定势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帮助教师修正一些不正确的信念,逐步改进教学中的一些方法,而且,通过这样的思维进步,还可以使教师找准教学方向,加快自身成长。 有些教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解决很多教学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一旦碰到棘手的问题,在用完了以往的有效经验以后,就开始宣告“没有办法”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消极念头和做法的出现,带来教育的效果自然会不理想。 我不敢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我们必须要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信念。这样的思维好处在于教师能以积极的心理面对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即使我们老师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合理的方法,但至少教师会努力和快乐着。 可见,改变思维定势即是教师成长的需要,又是教师教学幸福的源泉。教育者只有跳出思维定势的盒子,才能从教书匠变成教师,变成名师名家。我有幸加入到了三名工程中,如何让自己成长。跳出自己的盒子,虚心读书学习,并不断地思考,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脑袋中有了东西,才会去思考,才能找到改变思维定势的方法。当然除了学习之外还要用于实践,大胆去试一试,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知道改变思维定势后,这种方法行得通行不通。缺乏试一试的勇气,也只能会原地不动。无论教育教学的哪个环节,正如苏霍姆利斯基说的“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思考,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