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校联合育英才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6:05: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家校联合育英才

——参加滨州市“三名”培养工程培训感悟之一

孙建明

12月24日上午,在滨州市“三名”培养工程培训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楚江亭教授的一场报告,题目是《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梁启超家族家庭教育为个案》。楚教授通过分析梁启超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向我们阐述了家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从而间接表达了学校教育的走向——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起来才能给学生施以更全面的影响。聆听楚教授的报告,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启示,也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诸多思考。

一、学生管理:抓两头促中间

在班级授课制模式下,对学生施以分层管理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可是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孩子,若要对每一个孩子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难度太大,毕竟时间有限,老师更分身乏术,因此也就只能分层分类管理了。依据楚江亭教授对“组织中的几类人”的研究,约15%的人才,80%的人在,5%的人“灾”。尽管再调皮的学生我们也不会称为“灾”,可是,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类。习惯思维是好学生不教就会,差学生教也不会,因此,教学主要针对中等生。楚教授否认了这种做法,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抓两头,促中间。

抓两头,促中间。并非第一次听说,只是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偏少,因为没有抓住优等生,没有让优生更优;为什么班级管理越管越乱,因为没有抓住差生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差生赶不上来也就放弃了努力,把思想用在调皮捣蛋上了。我们一厢情愿地针对班级中的绝大多数学生实施教育,却让优秀生降格为中等生,让差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

抓两头,促中间。既然知道,为什么落实不到教育教学中?据楚教授分析,应该是缺少问题意识吧。在报告中,楚教授提及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意识——问题意识、文献意识、行动研究意识、提升意识——很具启发意义。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查找文献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然后在教学行动中验证,最后归纳提升落笔成文。我想,有了这样的行动思路,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也就有章可循了。

二、教育学生:注重家校结合

通过梁启超先生的家庭教育,楚江亭教授为我们解析了“精制文化编码”的重要性。同时,楚教授还为我们讲述了伯恩斯坦的研究结论:文化背景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决定孩子的学业成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为学生参差不齐难以集体施教产生无数烦恼。有时也会突发奇想,如果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具有相同的知识基础,教起来岂不轻松许多。其实,这如同痴人说梦,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即使任教小学一年级也存在学前教育的不同,任教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也存在家庭教育的不均衡。根据楚教授的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异并不是造成学生学业成绩有别的主要原因,家庭文化氛围不同带给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才是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不同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楚教授强调:学校一定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教育学生时一定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教师改变学生是困难的,通过改变家长来改善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更是难上加难。难,并不意味着放弃,只是说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几年前,就有专家呼吁把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当时感觉有点儿道理,并没有想到竟如此重要。此时,我想,我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与沟通途径应该转换了。现在,我与我班51个学生家长都通过移动飞信建立了联系,但仅限于每天给家长发送学生作业及学生在校表现的单线联系。下一步,我将尽可能地通过飞信、电话、家访、约见家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氛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改善家长的育人观念,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凝聚到同一轨道上,形成合力,努力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三、学生发展:全面自主个性

家校联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尽管一再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却始终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樊篱。楚江亭教授为我们出示了学生片面发展结构图,从中看到:学生发展应该是精神与身体并重,人们却仅仅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精神成长应该是智力与非智力并重,人们却仅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智力发展应该是知识与能力并重,人们却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知识学习应该是考试知识与不考的知识并重,人们却仅仅关注学生对考试知识的学习情况。畸形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极端的学生,因此,面对接二连三教育突发事件,也就不难理解了。

楚教授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是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对此我们不难理解。可是,面对学生和家长对升学的现实需求,我想: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高能和更高的分数。我们期待高分高能的素质教育,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当然,也可能是认识与理念问题,以前我们认为学生参加文体活动会影响成绩,误认为学生读课外书会贻误学习,事实证明,学生在读书与实践活动中恰好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其理解力更甚一筹。

人类最为根本的转变是思想的转变,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正确的。学生发展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作为教师,决不可掉以轻心。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思想与理念中还有多少是正确或是错误的,我们更不知道高分高能的素质教育最佳模式是什么样的。也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教育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思考与探索。

四、自我发展:找到乐趣所在

尽管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学生的自我成长诉求,任何教育都事倍功半。其实,不论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学生的学业进步,自我发展是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要条件。教师专业成长,没有自我发展,培训再精彩也无济于事;学生学业进步,没有自主学习,即使老师苦口婆心毁人不倦也枉费心机。楚江亭教授运用马克斯洛的层次说给我们描绘了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根据马克斯洛的层次说,人的发展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个阶段,能够到达自我实现阶段就找到了工作或学习的乐趣所在,即大家常说的在工作中享受工作的快乐。

有时,我们常常思考学生为什么难以成长为优秀生,原来是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啊;为什么体会不到的学习的快乐呢,是因为老师不会教啊;老师为什么不会教育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是因为老师体会不到教学的快乐啊。根据全息理论,所有道理都是相通的,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学业进步的原理也应该是一致的。教师找不到专业成长的乐趣怎么会引领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呢?身教重于言教,仅仅依靠嘴上功夫教育学生,教育效果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目的何在?曾经是为了转变教育理念,获取教学思想,积累教学技巧。现在看来,更是为了探索学习原理,引领学生的学业进步。因为教师是一个“班级场”的氛围缔造者,在教师“快乐的专业成长”带动下,学生的学习必然是快乐的。因为教师体会到了专业成长的快乐,微笑就会挂在脸上,兴奋就会溢于言表,怎么会黑下脸来呵斥学生呢,更不会脸聚凝霜让学生不寒而栗了。写到这里,我不禁反思自己,我找到专业成长的乐趣了吗?也许还没有,但是我相信专业成长的快乐正在慢慢向我靠近,因为“三名”培养工程培训已经起步了。

聆听楚江亭教授的报告令人精神振奋,因为既有理念的转变又有实践的指引,让我们对教育教学之路充满了自信也充满了期待,期待自己的专业成长,更期待用自己的专业成长带动学生的学业进步。

2013-12-28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5-9-18 16:05:5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6:51 , Processed in 0.0158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