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仲广群老师《教研目的和方法》报告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3:19: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2012vip12696 于 2016-1-27 23:26 编辑

                                                      听仲广群老师《教研目的和方法》报告有感

       这个学期观看了几位专家的精彩报告,犹如享用了名菜汇聚的大餐。有的是理念新、卖相好的法国菜;有的是杯盘繁复、教学技巧丰富的日本菜。今天我听了仲广群老师的《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感觉像是学到了一道可以平常就试着做的家常菜,够得着、自己也能尝试的菜品。我在20159月刚做教研组长,怎样做个善于组织教研的教研能手,带领我们组搞好教研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这场报告真是及时雨啊!

         工作了17年,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我也曾朦朦胧胧的对现有的教研形式有所质疑。我们美术老师本身因为学科原因偏内向沉静的居多,与仲老师的教研形式比我们的教研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所以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多是:“领导们讲,我们听。”这种形式下教研员觉得我们不够踊跃,老师们觉得教研活动吸引力不够大,被动参与的比较多。我原来曾经做过2年的洪楼片区美术教研负责人。当时就有像准备美术公开课那样来准备教研活动的想法。我觉得只有让教研活动也有环节的起承转合,才能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参与教研活动有实效。虽然我的尝试是浅层次的不像仲老师这样系统、有深度但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正是因为校级教研和区级教研活动随时发生,这种对教研形式和目的的研究才更加有意义。

         首先是理念。仲老师的教研活动提倡的是服务于教师,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重于如何激励和促进老师自己的发展,催生新的教学行为的形成。仲老师说教研室的视导采用参与式,把学校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用服务者、帮助者的身份去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正是有了这个人文的视点,教研活动中的每一个参与者才是平等的、互助的。

          其次是技巧。不管是传统教研形式的分析,还是对教研活动情景的分类,对评课的三种层次的理解,对录像课光盘的使用,对于与教师对话形式的归纳,仲广群老师都显示了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基于实效的做法介绍。他介绍的这些做法,相对与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是有设计的,有含金量的。之所以有这些丰富的技巧是在教学研究的方面持续深入的思考。我们学习他们的思考态度,自然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教研技巧。

           无论怎样的教研形式,都不是强迫老师去接受别人的各种规定;而是要营造适应教师特点的合宜环境,促进外在影响的内部吸收。好的教研活动是指导,更是影响;是引领,更是对教师专业命运的人文关怀。当我们面对纷繁的教育工作时,当我们面对各种教育问题时,更应该有效的利用教研活动中集合大家的智慧,去深入的思考怎样改革我们的教育行为更贴合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的特点。

        庆幸我在有空能够思考的时候听到这场报告,下个学期我要在自己的学科照着仲老师指出的方法试一试,学以致用。让我们的教研活动也生动有效!

搜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7 20:44 , Processed in 0.0172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