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09:14: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

         历城区姬家小学   李翔波

识谱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看谱即能唱,也就是排除听唱法和教唱法的那种对音调的直接模唱,独立地把乐谱转化成有声的歌唱的能力。识谱能力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欣赏音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识谱基础,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而在我们教育中却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并且普遍存在。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毕业生的识谱率还不足0.5%。音乐识谱教学为什么会成为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感困难的一个领域?我就识谱教学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尝试和改进:

一、识谱教学的音乐现状

(一)大家眼中的“音盲

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堪称普遍,给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困扰。课堂上,很多学生能很好的模唱歌曲,直接唱歌词的能力也是相当强,但是唱歌谱却让他们惧怕、退缩,即便唱,也是忙然不知所措,也只能算是在说“唱名”而已。因此学生们的‘五音不全’就成了老师们推卸责任的借口,给学生的定位恰当吗?公平吗?孩子们在模仿通俗歌曲时,不但音准把握的好,而且节奏也很准确,这说明他们的音准相当好,根本不是所谓的“音盲”。

(二)课改的压力和尝试的阻力

课改以前,学生对于音乐课识谱学习感到枯燥、畏惧,甚至小学毕业后也很难唱准曲谱,就连一些简单的也唱不好。随着当代音乐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新课标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淡化知识技能”的基本理念渗透,课改教材中又删除了识谱、乐理、听音练习等环节,让很多教师不敢再尝试听音基础练习,怕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怕被人说成是“老套路”。虽然先学歌词后唱歌谱的教学方法已被大家默认,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言,成绩并不可喜!这样的教改,不能较好的促成学生识谱能力,无论强调音乐学习的哪个方面,也都是不完整的音乐教育。而一部分勇于尝试的教育者在教学中的不断地尝试,短时间的训练,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反被一些人定位脱离新课改的理念。

(三)年龄和学段的差异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在教学中,低年级的教师不敢去尝试识谱练习,惧怕学生因此失去学习兴趣,耽误课时进度,如此一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又如何能达到呢!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段显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我尝试从低年级开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中高年级时就能达到识读简单乐谱,从而全面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的能力。

(四)小学生识谱能力的发展方向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识谱教学并非是音乐院校必修课程,而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识谱教学当然无需如此专业化,但是舍弃必要的音乐技能训练,而要考虑如何将音乐基础训练和艺术审美教育有机地巧妙融合,才能真正改进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发展方向。

二、探索、实践识谱教学的过程

(一)兴趣是识谱教学的法宝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们对所学的课程“热爱”了,就能克服种种障碍,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音乐教学中,兴趣的重要性已达成了共识,而我又把兴趣分为:初级兴趣阶段和高级兴趣阶段。

1、初级兴趣阶段时,我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 ,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来确定识谱曲目。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我选择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通过孩子们不断的努力,坚持练习,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超越所谓的“好奇”的初级兴趣阶段。

    2、高级兴趣阶段,学生具备了简单的识谱能力,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我把重点集中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再由老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母音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学会了。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识谱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识谱教学

1、选曲由易到难

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我从不刻意要求学生学唱歌曲曲谱,而是针对吸引力比较强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首先是选定不同难度的识谱曲,如一年级上学期的歌曲《玛丽有只小羊羔》作为入门曲,全曲只用了do、re、mi三个音八小节,只使用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第二首是幼儿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全曲除了乐句尾音是二分音符外,其余都是四分音符,非常简单易学。对于难度较大的一些乐曲进行拆散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儿歌《我的小绵羊》,由于原曲使用了反复跳跃记号,我把前半乐段安排在第一节课,完整乐曲安排在下节课,让学生从两节课间找到学习的共同点,跳跃性的教学给学生们带来意外的收获,也解除了他们对曲谱学习的畏惧感。由简单易学的片段开始,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做到以点带面,大面积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氛围。

2、从单音开始

现代小学生从小就获得大量的音乐经验,但是孩子们听的音乐多是歌曲和器乐曲,几乎接触不到“唱名”。假如在音乐课上,我们也很少进行“唱名”的学习,那么孩子们把熟知的音名叫成数字1234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唱名”的学习也要从简单的单音1234567开始,到音程、音阶;识谱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认识音名的同时,加入游戏的引导,及趣味、知识性的融和的艺术氛围中,感受音高的概念,不同年龄段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年级从低到高分别可采用教唱法、跟唱法及识谱法为主的教学法,力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逐层深入。

3、分学段进行识谱教学

a、低年级以模唱、教唱为主的阶段,虽然这种教唱法破坏了乐曲的整体感,但此时的孩子对“唱名”的还没有一个清晰地概念,为了识谱曲的整体感,通常在学唱之前,教师先范唱二遍,先听赏,再学唱。在此阶段的练习可以不必使用乐谱,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名”,减少了孩子学习识谱的难度,使他们更集中于听觉方面的训练,这样的安排是完全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b、中年级以师生互助为主阶段,即 “唱名”背唱、巩固阶段。这时学生已初步认识并掌握了“唱名”,因此我采用跟唱法学习,教师和学生一同识谱,我也注意调整学习过程中侧重点变化,例如教师带唱音量较大逐渐过度学生音量较大,由老师的主动转换为学生的主动,让学生逐步的脱离教师。独立完成乐句、乐段,进一步提升演唱的独立性、完整性。在一些曲目的熟练程度达到要求后,可要求学生背唱“唱名”,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加入一些游戏性的方案,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下,让学生进行背唱乐句“唱名”接唱等方式,来缓解学生背唱的压力。

c、高年级属于巩固、提升阶段,即经常使用“唱名”进行唱谱练习。这时的学生对于简单的识谱学习已无太大的障碍,在识谱教学过程中,我刻意引导学生清唱曲谱,避免学生过多依赖伴奏,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识谱能力的提高。

教师只有考虑到各阶段学生的识谱能力以及歌曲的难易、长短、熟悉程度等因素,然后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只有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在识谱教学中重视音乐性与趣味性的融合

1、节奏是表现乐曲音乐性的支架。在低年级的识谱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乐于表现,对于表现乐曲的音乐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运用有形的图形谱,易于学生记忆,能较好的、完整的、准确的体现音乐性趣味性的融合。

2、识谱曲旋律的音乐性表现,识谱练习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识谱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解决最基本的音准、节奏外,还必须特别要注意培养乐感。由于学生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唱名”上,自然就忽略了识谱曲的旋律音乐性,教师必须要时刻提醒学生把每一首识谱曲当作一首歌曲来演唱,将好的歌唱方法与识谱练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正确表现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

3、游戏式的识谱辅助练习,创编旋律,提升识谱水平。高尔基说过:“儿童通过游戏,能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认识周围的世界。” 游戏式的识谱辅助练习能让学生更有兴趣接受识谱练习。教师根据年级的不同,设计的难度不同,让学生根据识谱曲节奏创作填空,要求不破坏原曲节奏,再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识谱练习。最后是识谱练习的延伸,让学生在课后尝试为识谱曲填词,鼓励学生唱一唱、比一比新编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而创作的成功感则会激起他们唱好乐曲和学好识谱的欲望。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识谱练习确实不是件易事。但只要我们激趣到位,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并能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从害怕识谱,到接受识谱,喜欢识谱,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体验音乐世界里的无限乐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19 03:55 , Processed in 0.0228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