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课堂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09:16: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课堂

          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姬家小学 李翔波

判断一节课成与败的权利到底在谁的手上,考量一节课得与失的话语权到底在谁的口中,一问到这样的问题我想老师们下意识的回答肯定会说是学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却恰恰相反。学生的这一权利被老师和一帮所谓的教学专家给无情的剥夺了。这导致了我们老师们在准备优质课比赛的过程中会先去考虑一些所谓的学科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最后通过试讲去观察孩子的反应来判断自身设计的优劣。这样的模式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是经过仔细的一推敲却发现问题很大,就是学生这个本应该被摆在主体地位的一个点却被一些专家定出来的学科标准给挤压到了末尾。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该如何把握住学生这一个主体就显得至关重要。既然要在课堂中把握住学生,就应该首先了解学生们是如何看待一节课的好与坏的。为了解决这样的疑问,我就与大量的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与沟通,最后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知识性、课堂的实践性与参与度和授课老师的特点。

首先,我们先来谈一下课堂的知识性。现在大部分老师都有一个习惯,就是一直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不懂事。但是通过这次与学生的谈话却改变了我的一些观点,我觉得现在的孩子还是比较懂事的,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只有真正能学到易懂能用的知识的课堂,才可以说是一节好课。可见,增强课堂的知识性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过程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必须要思考的事情。

其次,被学生较多提到的一点就是课堂的实践性与参与度。学生渴望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同时,也希望在生活中发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就对我们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仅是要掌握书本知识和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并能够善于利用这些结合点展开教学。同时,更多的学生希望参与到讲课的过程中,希望作一个集体参与学习,不希望被边缘化。这一点就像是一家三口共同来包水饺吃,哪怕只是让孩子拿着筷子在肉馅中搅一搅,到最后吃饭的时候孩子吃起来肯定也特别香。与之相反的就是大人认为孩子只会帮倒忙,就不让他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只让孩子享受自己所认为的所谓的美味,孩子肯定吃起来就没有前一种情况欢喜。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愿意参与而只愿意等吃,殊不知,在一定程度上,他不再参与的这个过程却比着最后的吃这个结果更加有意义。所以我们老师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大胆放手的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我来说一下被学生提到最多的一个点,就是授课老师的特点。一说到老师,学生的要求可以说是太多了,我们既要和蔼可亲,还要公正威严;既要讲求严谨,又要能言善辩。在学生们这些杂乱的观点中我找到了最具代表性和提到最多的两个观点,他们分别是幽默和平等。在课堂上,会幽默且懂幽默的老师会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缓解学习的压力,增强学习兴趣,同时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而平等这一点也是学生所期望的,他们最讨厌老师偏向一部分所谓的好学生,把机会和微笑永远留给这一部分同学,只要学习好,哪怕犯一点小错误也会被老师原谅。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一部分所谓的“后进生”,只要出现一点小小的错误,就会被老师冠以品德差、习惯差和无家教之类的名号。以上这种情况只是一种外在的不平等,还有另外一种不平等是不容易察觉的,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学生的学习其实就是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其实是相通的。比如有两个刚入学的孩子去提水,其中一个可以提20桶,另一个只能提5桶,这是个人体质的差异所决定的,如果你强迫这个只能提5桶水的孩子也要提20桶水,他会因为劳累而受内伤,甚至进医院。同样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对事物领会理解记忆得快,有的却领会得慢且记忆不牢固。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层面上的不公平。说到这里,我就想再给孩子们加上一条对老师的要求,那就是威信。威信对于老师而言非常重要,只有我们建立的自己的威信,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信其师,从其道。一般来说威信有三种,分别是道德之威、暴察之威和狂妄之威。作为老师狂妄之威谈不上,但是暴察之威却是实实在在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什么是暴察之威呢?其实就是脾气很大,自己不做,每天像个警察盯着孩子看。孩子不对,就发脾气,仍然不听就发更大的脾气。《荀子》中曾记载,“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逐步提高自身的涵养,用道德之威来安身立教,逐步做到学问深时意气平,才能变成一个学生既爱戴又尊重的好老师。

学校教学活动由于学科不同,老师不同,学生不同等等不定的因素导致了课堂的变幻莫测,但是通过这三方面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如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话,我们教师就是课堂的主线,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和专业素质,以学生为出发点去钻研课堂教学,以学生的需求为目标去探索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握好“教师”这条主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变幻莫测的课堂逐步转变为丰富多彩的课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16-3-8 10:15:42 |只看该作者
教育确实也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会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8 23:14 , Processed in 0.0179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