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股清新的风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09:09: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天,我怀着一种期待和冲动,走进“名师讲堂”(语文教学观摩会)的世界——这里是思想的天地、智慧的原野、理性建构的领域。在这里,教学不再以原有的框架作为思考的逻辑起点,而强调以新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视野去发现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活动的诸多方面内涵,在这个具有开放性、召唤性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理论前沿世界中深入考察,使我获得灵魂的警醒和思想的沉思。

上海专家的这堂课,思路清晰自然,细品起来更是回味无穷。首先,整堂课暗暗地伴随的一条情感脉络,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爱和完整发展的关注,不把学生只作为接受的“口袋”,而是将学生作为生动活泼的生命主体来对待,是一堂真正“为生命而为”的课堂,在教师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董事长”、“策划师”、“表演家”,所有这些都是将每个学生视为能不断走向完善的个体,所以,我们看到了教师一直手持话筒为学生服务;教师真正蹲下身去和学生交流;教师尽量关注每一位同学课堂神情变化……学生在这其中自然地汲取精神养料,真正地内动起来,甚至听课的我也生怕忽略了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这应该就是一位“大家”的真功夫,调动学生生命主体的能动性,将学生视为言语活动的实践者,平等交流的对话者,而这一切都是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人”,引领他们走向生命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其次上海专家在对这堂课的评价中,强调了语文课堂要上出语文味的重要性,并又一次强调了品读、品味语言的重要性,其实我们经常听到这方面的理论,但如何在课堂上真正践行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但这节课清新自然、简单明了,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感觉,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否在以往的课堂上太过于急功近利,预设太多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特别是平时的教学中,将语言更多地定位为一种工具,忽略了语言内涵下的诗性因素、情感特点,一味进行语言技术训练,即使课文中精心挑选的美文佳句也只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自得其乐演着独角戏的脚本,成了学生情感麻木的催化剂,所以现在的学生被戏称为“背多分”,却背不出名家名篇,他们可能ABCD、甲乙丙丁选择地非常迅速,但是却苦于口头表达,这是语文学习的悲哀,是拥有世界上最美音调汉语言的悲哀。上海专家的这堂课做到了真正地躬身下去,脚踏实地地完成了一条最简单的规律:让学生静静看书;给足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倡诵读感悟,让琅琅读书声再回到课堂,等等。让语言文字那份本身的美感重回学生心灵,这是否是我们历尽求索之后返璞归真的一次语文回归!

还有一点印象最深的是,上海专家经常说一句话:“要有对待学生的胸怀与气度”,我觉得可以归结到“倡导尊重”的教学理念,这份尊重已经渗透到了课堂的每一个细枝末节,甚至能在上海专家看每一位学生的眼光中感受到!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学生到了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受尊重的需要特别强烈”,现在反思,这一点做的很不够。语文教学需要尊重个体的独立人格,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且被人尊重的,也应该教育学生,在获得尊重的同时,以同样的态度尊重他人,是否学生也就会尊重教师的付出和劳动成果,而不会变成对立和漠视?!在上海专家这堂课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如:调侃性的评价;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话语权;特别是收小组讨论的话题议案时,我注意到费时很长,有源源不断的学生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却从未因时间的缘故想要终止!在课堂上,教师能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从而在课堂上达到相互信任的境界,所以学生愿意向对待朋友一样真诚地袒露自己的情感,共同营造出一种平等自由,相互尊重,关系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语文环境,从而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心灵碰撞,交流融通,进而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培养,灵魂得到陶冶。当然,尊重也不等同于无原则的迁就,我也在课堂上听到久违的评价:“这不像!”,“这不好!”,这种声音已经远离了我们新课改的课堂,但我认为严格要求也是尊重的一种体现,越尊重就更要严格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上海早已进入第三期新课改了,我相信在这堂课中有更耐人寻味的种种需要我们不断探寻的脚步,更重要的是,这次研讨会激发出的一种冲动和生命的激情,一种意愿和不朽的希望,常伴我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5:31 , Processed in 0.02128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