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低年级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4:48: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低年级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实验学校周敏

结合两位专家的视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家庭教育中,在家庭教育中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做法。

1、摒弃陈腐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作为,期望孩子长大后成为科学家、教授、学者、明星等等,往往也就按照自己的期望去教育培养孩子。殊不知在这些期望的背后会有许多误区,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经常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现实中,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常犯一些错误,例如: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急于求成,甚至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相比较;认为孩子小,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乃至揠苗助长,主宰孩子的未来;高高在上,总认为家长永远是对的,孩子只有听话的份,没有分辩的资格;孩子出现问题往往一味责备孩子,不能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不注重言传身教,常常因心情的好坏影响到对孩子的态度;注重物质方面的丰富,忽略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树大自然直,等等。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如何能教育孩子?如何能知道孩子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小小的创造力?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曾说,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可见,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至关重要。为了在教育过程中少犯错误,家长要多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交朋友,通过与其谈心聊天、玩耍游戏,来观察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进而掌握孩子心理,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和培养孩子。一个人的思想毕竟是有限的,要多交流,集思广益;合格的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要勤于思考,顺势而为,从孩子的特点出发,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要善于从别人那里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摸索总结教育培养孩子的方式方法,进而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2、注意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上,好的态度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好的习惯有利于好态度的巩固。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充分利用好这个阶段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帮助孩子端正独立学习的态度。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不同。让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理解学习态度,不能用针对成人的那种概念解释的方式,而是要结合孩子能理解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事例来跟他们说。有的家长想让孩子知道学习就是他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家长或

其他人的事情,会跟孩子说,学习就像吃好东西,好东西吃到肚子里是自己的,学习也一样,学会了也是自己。这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是有点牵强,但对于理解力有限的一、二年级儿童来说,还是很有效的。有的孩子贪玩,总是先玩够了再写作业,家长多次劝说无效,家长

不妨创造点“事件”,让孩子自己体会是先玩后写作业好,还是先写作业后玩好。有的家长的做法就值得借鉴,比如,明明知道孩子没写完作业,却要说想去一个孩子最想去的地方玩,但因为孩子未写完作业而不能带他去,即便是孩子哭闹家长也坚持住不带孩子去,几

次下来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再有考试是为了检查学习情况和效果,但是由于过分注重分数,使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为克服这种现象,家长应跟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出错原因,帮孩子分析他在学习中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哪些地方需要继续巩固,让孩子从考试中知道自己在学习中还有哪些不足,而不是以分数的高低论英雄,让孩子自己也体会到,考试是检查平时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3、注重教育孩子学好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和技能

    家长应该认识到,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接班人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因此,在教育孩子学好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知识、技能和能力有区别有联系。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知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技能作为活动的方式,有时表现为一种操作活动方式或一种智力活动方式。能力是指人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可见,知识是技能和能力的源泉,技能是能力基础,技能和能力是知识的体现。心理学理论表明:人所具有的一些能力和技能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经过学习逐步获得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受思维发展所限,很多生活经验都来自于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个体在行为习得与操作中的亲身经历,家庭是儿童直接经验的源泉,那些允许儿童自由探索的父母,不仅会使儿童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得到迅速发展,也会是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迅速提高。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事做起,给孩子充分的个人成长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例如,上学伊始就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收拾学习用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丢失学习用品的后果,避免以后的丢三落四。教给孩子洗自己的小件衣物、洗碗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切忌因为孩子做的不好而不让他们做,这样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失去自己动手的能力。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什么也不愿意去做。

4、制订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突然问要负起很多的责任,由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父母依赖性大,因此家庭:应更多的承担起帮助孩子成功地由一名“小朋友”向“小学生”转型的重任,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家长在给孩子制订目标时。应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订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尽可能把目标设置得详细,这样,孩子在努力的时候也就越有方向。

5、培养孩子搞好伙伴关系,为将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伙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的交往过程中建立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伙伴关系是影响孩子成长非常的重要因素,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始终是儿童积极参与其中并相互作用的一种社会媒介,可以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前苏联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认为,社会化是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它包括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它是个体对社会联系系统积极再生产的过程,这是个体积极活动和积极进入社会环境的结果。许多事实证明,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在生活上、身体上需要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在心理上也得到健康发展。进人小学,孩子之间的交往频率大大增加,共同参与的活动也增多,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但现在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担忧,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使得孩子在学校之外很少有机会和同伴一起交往,这就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互相学习的机会,也为孩子将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埋下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抓住孩子小、可塑性强这一特点,鼓励孩子和他人交往,寻找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同伴接触,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因为孩子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年龄相仿,是互相学习的榜样,很多东西是要靠孩子与孩子之间去学习的。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磨合,使他们学会怎样坚持或放弃自己的主张,学会怎样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学会怎样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友谊、怎样解决冲突、怎样对待竞争和合作等等。进而,通过与同伴的交往能增强孩子传递信息的能力,使孩子更加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去与他人交往,去协调与其他孩子的活动,为将来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6、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我们既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又要把孩子当成独立发展的社会个体,这就需要家长在充分了解与尊重此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尊重与爱的权利和义务、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选择正确休闲方式的能力、树立合理消费观等常识性能力。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促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美的未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30 10:56 , Processed in 0.02614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