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吴文君老师《师生有效沟通实用技巧训练》有感 金州区城内小学 王岩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0:20: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2012vip4050 于 2017-3-31 20:23 编辑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序来决定的。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这样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75%要靠他的沟通技巧。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遵守这个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除了使用精练、准确、科学的教学语言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沟通技巧,这样往往能达到神奇的效果。当观看完吴老师的讲座后,我更懂得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优秀班主任需要真正掌握以下沟通技巧:

一、关怀、理解与尊重:优秀老师的必备特质   

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从实际上做到关怀、理解与尊重。如果仅仅只是从理论上了解学生的需要,对于要走出愁云惨雾的课堂危机的教师而言,犹如有百元大钞却无法兑付公车费,无济于事。在繁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充满教育智慧的心理“硬币”。虽然“硬币”的大小可能有别,但它们却蕴含着共同的特征:“关怀”而非“冷漠”;“理解”而非“说教”;“尊重”而非“霸道”。   

二、论事而非评论品性: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   

“就事论事,而不针对个人的个性和品格”是有效沟通的首要原则。教师的工作是治疗,而不是伤害。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处理学生的事情要把握住度:就事论事,不要由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就给一个学生定性。这样会给他们留下阴影,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很强的副作用。

三、欣赏而非评判:赞美学生的技巧  

学生品性的评判,学生容易因这种评判会滋生依赖或不安,甚至失去尝试的勇气。赞美学生也是有技巧的,并不是所有的赞美都具有积极意义,只有欣赏式的赞美才具有建设性。欣赏式赞美是描述性的,只是赞扬学生的努力、工作和成果,学生在这种真实的被欣赏中获得积极性的自我结论,它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形象。

四、诱导与启发:沟通的力量之源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学生唤醒,而唤醒的方式是诱导而非羞辱:去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鼓励学生尝试;重视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使用具体的描述式的言论而避免评判学生品性与智力的言论;尊重学生的感觉而不是评判学生感觉的对错。虽然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每扇门,也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唤醒所有学生,但无论如何,教师的力量通过传递感情、改变心情、启发见解、撒播尊重等诱导方式而体现。  

回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有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可是结果怎样呢?曾经看过一个调查:问教师是否爱学生,几乎所有教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再问学生是否感到老师爱他们,大部分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这个调查带给我们很大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爱学生会感觉不到?为什么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却化为乌有?

在师生交往中,我们常常冠于“说教式、命令式”的师生对话于“严格、关心”的大帽子下,还自认为是对学生的关心、尽责任。对照着这本书,我心中真感到惭愧万分,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啊!

学生与教师之间疏远、冷淡,甚至敌对的关系,正是源自于师生言语的沟通。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技巧。

优秀的老师以松开捆绑学生心灵之线、斩断紧绕学生心扉之绳而让学生永远感激钦佩,而不称职老师则可能因紧锁学生心灵之门、摧毁他们对未来人生的信心而让学生怨恨终身。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确实需要掌握师生沟通技巧,让学生对我们永远充满钦佩之情。

  从事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而且需要具有特殊的技巧。引用柯宁的话:“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必备工具。有了技巧,做事效率就高,少了它如同是遇到障碍,寸步难行”。教育上,着重技巧的应用能让老师更能够因材施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5 00:04 , Processed in 0.03042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